人物传略 李克异 李克异(1920—1979年),原名郝维廉,又名郝庆松、郝赫,辽宁省沈阳市人。进步作 家。 1939年,李克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斗争,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1941年, 沈阳《文选》刊行会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泥沼》。《泥沼》刊行不久,即遭到日 伪当局的查禁,李克异地因此逃亡到华北沦陷区。此后,他曾在北平一家报社工作。1942年 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后因证据不足而获释。1948年在哈尔滨出版的《文化报》上发表的 《狱中记》,就是记述他这一段遭遇的回忆录。1943年《作家月刊》发表了他的传记小说 《释迦》。同年,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森林的寂寞》,1945年他又在地下党领导下,出 版了一期文学杂志《粮》。此后,他便奔赴晋察冀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异在东北的法库县郑家屯一带做过宣传教育工作,后又到密山县参 加土改运动。1947年,他调到哈尔滨市,在《哈尔滨日报》社担任副刊主编。新中国成立后, 李克异调到北京,在《人民铁道报》和《煤刊》编辑部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作为 《人民铁道报》的特派记者两次赴朝鲜前线,先后发表了报告文学《宿营车》、《无畏的战 士》和《不朽的人》以及一些战地通讯。 五十年代后期,李克异被怀疑有特嫌,创作才华受到压抑。此后,他把精力放在译作上。 这段时间里,他翻译了日本进步作家小多喜林二的《党的生活》。1961年,他满怀激情地创 作出电影文学剧本《杨靖宇》和《一片归心》。由于多种原因,直到1978年,《一片归心》 才以《归心似箭》的片名,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公映。 粉碎“四人帮”后,他在瘤疾缠身的情况下,又于1977年写出了反映东北人民抗击沙俄 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觊觎北满,阴谋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回声》第一部, 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不幸的是,1979年5月26日,他在修改 作品时猝卒于案头。 李克异的主要著作还有小说《贝壳》、《面纱》、《时间》、《红裙》;还有与人合译 的日本作家德永直的小说集《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