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略 张复生 张复生(1887—1953年),原名张仁铎,字风笙,笔名张清,山东省掖县人。著名报人。 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复生任上海新申报特约记者。民国后曾先后在奉天《亚洲报》、 《盛京时报》、大连《泰东日报》、长春《大东日报》任主编或编辑。1918年8月1日张复生 在长春自创《国际协报》。1919年11月10日,《国际协报》辟增俄文版,每天发行一千二三 百份,时为全市大报。翌年10月,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莫斯科途经哈尔滨,曾访唔 张复生。 1926年,张复生当选为第一次由中国人组成的哈尔滨市自治会估捐委员和参事员。东北 易帜后,《国际协报》开始成为东北地区很有影响的报纸,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张复生办报、做人、做事、做文章,憎恶分明。日本商人想在《国际协报》上作商业广 告,张复生告诉营业部“给多少钱也不给登”。1931年8、9月间,湘、鄂、皖、赣、苏、浙 等16省水灾严重,人民流离失所,远在东北边陲的张复生接连写了《本报九顿首为16省灾民 请》等7篇社论,动员哈埠各界居民捐款,并将所捐款额悉数迅寄灾区。1932年,张复生被 聘为张学良主持成立的“东北顾问社”远东问题首席顾问。 《国际协报》在哈尔滨沦陷后复刊不久,中共地下党员方未艾受聘主编《国际公园》副 刊。张复生经常邀方到家里谈论国内外大事,研究讨论办报方针及斗争策略,副刊为罗烽、 金剑啸、萧军、萧红、金人等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发表普罗文学开辟了阵地。由于《国际协 报》进步的思想倾向,日本特务机关开始把张复生定为“要事查人”,进行秘密监视,对 《国际协报》编辑、出版、发行等工作设置障碍。 1937年10月31日,《国际协报》又奉令停刊,报纸资产被迫纳入由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植 口中将亲自导演而成的《滨江日报》,日本特务王维舟接管该报,张复生被迫作为该报股东 之一任理事。张复生1942年9月携二女儿智彤、幼子祖颐悄然离哈回了山东老家,直至1948 年8月再度回到他生活奋斗几十年的第二故乡哈尔滨。从此,他在病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 月。 张复生博学多才,对书法金石颇有研究。早年曾著《满蒙问题》、《苏联五年实业计划》, 此外,还写了4部小说,1部杂记,编辑《古瓷考》等书。 张复生先生晚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成栋曾两次看望他,希望他“病愈出山”, 为新中国建设“再图新策”。无奈不遂人愿,张复生于1953年2月在哈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