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技术培训 第二章 在职培训 第四节 岗位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大部分企业采取“成组培训”、“一帮一一对红”、 订立“互帮合同”和“帮教合同”、“岗位练兵”、“技术表演”等形式,培养技术工人。 1959年,全市各企业参加各种岗位培训的技术工人53406人,其中30%学会两种以上技术。 1960年,对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第一工 具厂等9个企业调查,1958年以前入厂的16216名学徒中,担任工程师的1人、技术员74人、 车间主任41人、工段长426人,班组长475人。 “文化大革命”中,把学技术当成走“白专道路”、搞“修正主义”,使技术培训工作 遭到严重破坏。 1983年4月,市百货公司对所属商店营业部主任、营业组长进行岗位培训。至1985年末, 培训营业部主任、营业组长500余人。1984年3月,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对全厂1258个生产班组 的1694名班组长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有350人不胜任现岗位工作。工厂制订生产班组长岗位 规范(标准),对班组长进行分期分批培训。至1985年末,培训班组长1392人。1986年10月, 在全市职工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推广该工厂开展生产班组长岗位培训工作经验。1986年 11月,冶金工业部在包头市召开全国加强生产班组长工作会议,肯定这个厂的经验,推荐各 地学习。市劳动局、市教育委员会、市总工会于1987年3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班组长岗位 培训的安排意见》,明确班组长岗位培训是工人岗位培训的重点,提出3年内完成班组长岗 位培训任务。5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市劳动局、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开展岗位培训的初步意见》,全市工人岗位培训 工作普遍开展起来。1987年下半年,市机电冶金工业局、市轻工业局、市医药局和一些大中 型企业,联合制订一整套工人岗位标准(规范)。1988年,全市召开两次岗位培训工作的经 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哈尔滨水泥厂、哈尔滨制药三厂、哈尔滨印刷一厂、市煤气公司等8个企 业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经验。1990年末,全市各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制订岗位标准(规范) 2379个,完成岗位培训11万人,其中经过培训的生产班组长占全市生产班组长总数的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