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

张梅  ()

    在迎接新中国50年华诞的日子里,我们也满怀豪情地回顾和庆祝人民政协走过的50年光辉历程以及它所取得的成就。
    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创建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而建立起来的人民政协,就是爱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应用。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并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和国旗、国歌,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毛泽东、周恩来主持政协工作期间,人民政协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把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强调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我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群众的重要组织、任务十分光荣,工作大有可为。为人民政协事业迅速恢复和全面发展,从思想、理论、组织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作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兴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推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198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成为实现这项制度的重要机构,开创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领导人民政协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继全国政协建立之后,1949年11月在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是全国较早建立地方政协组织之一。从1949-1999年,哈尔滨市政协在中共市委领导和上级政协组织的指导下,一届又一届政协委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紧跟新中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辉煌的50年。历经协商委员会,人民政协初建和发展、新的历史发展三个时期。在这50年历程中,虽然有过坎坷、曲折,但主要历程是健康光辉的。在协商委员会的5年里,协商和审议了人民政府工作计划和总结和关于区政建设、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具体政策、地方领导人选及人民生活等重要问题。动员全市人民发展生产,支援抗美援朝,组织和推动各界人士参加"镇反"、"三反"、"五反"运动,组织和推动代表、委员和各界上层人士及工商业者学习时事政策等。这个时期的工作,在团结全市人民反对国内外敌人,实行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推动各界人士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等,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1954年8月,哈尔滨市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1955年3月21-23日,召开了政协哈尔滨市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人民政协进入了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1955年一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前的11年里,市政协围绕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就市政府贯彻执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公私营企业人事安排、知识分子政策、技术革命和技术改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地方领导人选及人民生活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协商。共提出l 037条意见和建议,并提出1 737件提案。同时,结合形势和任务,组织和推动委员与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毛泽东著作、中共中央和省、市委文件等。这一段工作,对团结全市各族人民和推动社会力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扬人民民主和活跃我市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做出了很大贡献,发挥了统一战线特有的作用。但是,从50年代后期,市政协的工作也遭到"左"的错误影响,出现了坎坷、曲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我市政协被迫停止活动。
    1980年1月召开了市政协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市政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980-1998年九届二次会议的18年中,开创了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组织空前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市政协一届委员会有委员163人,他们代表21个方面,到九届一次会议时,委员已增加到561人,代表着31个方面,包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港、澳、台和各界知名人士,拥有一大批多学科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这种结构体现了人民政协政治上最大的包容性和组织上最广泛的代表性,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显示了人民政协事业蒸蒸日上的新景象,为搞好新世纪的政协工作,为哈尔滨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不断拓展,人民政协的作用和贡献日益扩大。1982年前,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协商形式主要是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1982年,在修改后的《政协章程》中,把"民主监督"的内容确定为人民政协主要职能。1994年,在修订的《政协章程》中,把"参政议政"的内容确定为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人民政协基本职能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刻反映了党的中心工作转移的需要,为人民政协的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三、人民政协首要职能--政治协商有新发展。多年来,特别是1982年六届委员会后,随着协商内容的不断拓展,除继续坚持市政协前五届行之有效的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的协商形式外,又拓展主席会议、常委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各工作委员会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协商会、中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委员对话会等多形式和多渠道围绕中共市委、市政府中工作,开展协商,发挥了市政协人才荟萃、智力雄厚、代表性强、信息量大、位置超脱、视野宽阔、下通各界、上达中枢以及亦官亦民等优势,为哈尔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八届委员会,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议题,协商56次,调查和视察162次,提出意见和建议1 421条。特别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就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国有工业企业"三改一加强"的途径,推进国有企业两个"根本转变"以及国有工业企业如何组建集团、兼并、破产等议题,召开5次常委会议进行协商。如在八届十八次常委会议上,围绕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提出34条举措,中共市委非常重视,将大部分建议吸纳到中共九届六次会议文件中。为解决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这个重点问题作出了贡献。1998年松花江特大洪水刚刚过去,九届委员会于9月中旬,就以"98特大洪水过后的思考"为议题,组织委员、专家进行座谈。会上,来自松辽委,省和市水利、环保、林业、农业、气象、城建、自然资源研究、社科等部门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对灾害的成因作了认真分析,对根治松花江水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治理松花江水系起了积极作用。
    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工作有新发展。随着我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市政协也不断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如八届委员会,除经常组织委员就我市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和视察,通过批评和建议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外,还探索运用议政会、评议会的民主监督形式。议政会主要是以中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系到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定、政策、法律等贯彻执行情况为内容,召开有中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听取委员的批评和建议。评委会,是对政府某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八届委员会于1997年,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对市建委、市乡企局的工作进行评议。两个委、局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市政府领导,听取委员们的意见与建议。这种民主监督活动,对促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机关建设,确保政策法律的落实起了积极作用。
    五、提案工作有新发展。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主要职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了解各界人士和各条战线广大群众意见、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我市建立政协组织之日起,即把提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在不断开拓中发展。从只限于在全会期间到委员随时都可提出提案,从提案内容随意性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一般提案转办到与承办单位密切协作办理,从仅一人到数人联名和以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从提案到建议案,从封闭办理提案到新闻媒体参与等等,进而使提案工作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办理快、效果好、影响大的新局面。五至八届,经审查立案的提案共有8 015件,并且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已被采纳解决或纳入计划的有6 576件,占立案总数的82%。如《关于哈尔滨市开发编苯三酸酐新产品建议》的提案,中共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此项目属于国家空白,经论证,批准立项。国家科委也将此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关于亟待解决方正县无电村屯问题》和《关于解决依兰县无电村屯通电问题》的两件提案,中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并作了批示,经多方面共同努力,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方正、依兰、宾县33个村,1 438户村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对此,省、市新闻单位、国家《电力报》、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都作了详细报道。
    此外,在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加强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联系与协作,在广交海外朋友,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致力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协助中共市委和市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鼓舞士气,为维护社会稳定,都做出了贡献。
    半个世纪的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是符合中国国情,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告诉了未来,确信,在邓小平伟大理论的指引下,在新世纪哈尔滨市的史册里,写下人民政协更光辉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