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8日至23日,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这次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是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参加展出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央有关部、委共计42个单位,近20年来新编地方志成果。
18日上午10时,展览会开幕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西门外广场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中共中央原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等,及社会各界来宾和参观群众共5000余人。
开幕式由郁文同志主持,李铁映同志为开幕式剪彩并致开幕词。
开幕式后,李铁映、邓力群、郁文、王忍之等领导同志步入展览大厅,观览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门的志书。并在部分展区作了指示或题词、题名。
哈尔滨市做为黑龙江省展区的一部分,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展出哈尔滨市志、区志、县(市)志、厂志、各类年鉴等共计112卷部,约5000万字。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在市委领导,市政府主持,市直各委、办、局,区、县(市)具体组织实施和专家学者与广大修志工作者18年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参展的省会城市志中,《哈尔滨市志》堪称是一部宏篇巨著。著述文字量大,近2000万字;编纂质量高,在1997年全国新编志书评选中,《哈尔滨市志》共有3部志,分获一、二等奖,列各省会城市之首;编纂进度快,哈尔滨市已全面完成区、县(市)志的编纂任务,36卷市志也已出版33卷,完成总任务的95%,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本世纪末全面完成本届修志任务已成定局。
展览会期间,我市工作人员主动同其它省、市、自治区志办,各大图书馆、图书发行部门进行广泛接触,通过交流,意向性确定了资料、志书交换及志书发行渠道。为扩大我市资料来源,志书藏量和志书发行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览会期间,哈尔滨市展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6天来参观人数达上万人次。一些修志界同仁、大专院校学子和专业研究人员纷纷来到我市展区,同工作人员交流修志工作经验,或翻阅志书,或摘抄资料,对哈尔滨市的修志工作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赞誉有加。曾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同志参观我市展区后,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聆听哈尔滨市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回忆当年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情景。原哈尔滨市副市长郭林军老人同夫人不顾年高,专程到我市展区参观,并签名留念。
本次展览会规模大,气氛热烈,参展单位多。这次共展出省、市、县三级志书,部门志、专业志、年鉴和方志理论著述共计万余部,70亿字。每个展区各具特色,琳琅满目的方志成果,制作精美的展版,别具匠心的书籍陈列,将各展区装饰的异彩纷呈。开幕当天,参观者就多达七、八千人,参观者中有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香港同胞、海外侨胞、外国友人。有从各地赶来的修志人员,也有文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通读者。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探讨方志专业问题,交流志书编纂心得,浓郁的文化氛围充满整个展厅。丰收后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工作人员的心中。
本次展览会,在络绎不绝人流中,还有许多从事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倍受人们的观注。他们把搜集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的目光移向地方志中,他们的到来,为地方志面向社会服务的大门,全方位的敞开助了力。展览期间,中科院、军科院等科研机构,购买了数量可观的志书,摘抄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情景,充分说明新编地方志的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广大修志工作者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十几年的潜心著述,默默耕耘,历尽艰苦、辛苦、清苦都从群众对新志书的热情中得到回报。
本次展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涌动着时代气息。随着志书数量的不断增加,信息量的不断膨胀,信息沟通、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存志书载体形式与面向社会服务的矛盾更加突出,志书赖以存在的缺少活力的印刷术正面临现代技术的挑战。在参展的部分省、市中已经使用或正在运筹使用新技术,开发志书应用潜能,开拓用志新领域。山东省志办、福建省志办、杭州市志办已经利用微机实现志书全文检索,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新的志书载体。人们清醒的看到,地方志事业充满生机,正在悄悄追赶历史潮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修志工作者将告别古老的笔墨,用新的手段描绘方志事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