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新兴科学技术 第四章 生物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 1983年,省大豆研究所王连铮等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大豆基因致瘤及转 移的研究。从1553个野生、栽培大豆基因型中筛选出94个致瘤基因型。通过组织培养,成功 地实现了基因转移,这是大豆遗传研究工作的新突破,获1983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王海廷等对叶绿体DNA—5SRNA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用同工酶方法 分析鉴定抗TMV基因传导入蕃茄杂交后代。1984年,轻工部甜菜糖业研究所筛选出甜菜的基 因载体——宿元系统。1985年,省微生物所柴吉威用重组DNA和基因转移方法,研究培育速 生鱼种。1989年,省大豆研究所王连铮等完成大豆遗传进化和基因工程研究,获1990年黑龙 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哈尔滨医大二院蔡敏等完成癌基因C—abI与bcV基因重组和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获199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病毒病防治所李炎光等研制成 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LLA试剂盒。卢景良等研制成马传贫病毒和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试 剂和诊断药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卢景良 等完成马传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建立了马传贫病马和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抗体鉴别法。此 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完成家畜布鲁氏 杆菌病诊断,建立了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胞株,利用斑点ELISA技术作出对M5或M —90免疫动物和毒株感染运动的鉴别,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0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完成仔猪肠毒性大肠杆菌腹泻四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究,已 构建的三价基因工程菌对K88、K99和F413种强毒菌的攻击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构 建了987P和F41纤毛抗原的基因工程菌和K88—987P双价基因工程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