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阁 (1875-1954),号凤亭。山东省掖县石柱栏村人。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父亲逝世,中途辍学务农。1896年,去海参崴谋生。开始在福长兴菜床学生意和俄语,并结识同乡郝升堂,应邀入股郝升堂经营的双合盛杂货铺,很快当上双合盛副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使双合盛得到发展。日俄战争前夕,争取到为俄军供应军需物资的业务,赚取了巨额利润。以后双合盛又在战争中大获暴利。生意日益兴隆,成为当地商界首户,他被当地华商推举为海参崴华人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在“富国利民”、“实业救国”等口号的鼓舞下,1912年他携带巨款回国考察工商,伺机购厂办实业。1914年,他在北京收买了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1915年,他又买下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办起了“双合盛制粉厂”。翌年,升任“双合盛”经理,将在海参崴的双合盛的总帐房迁至哈尔滨。此后。他先后收买了前永胜公司的双城堡火磨、香坊的双盛泰油房。1920年。他投资200万现大洋,在松花江边兴建了一座大型制革厂;从德国购进全套制油设备,兴建大型精油厂;与他人合资,承办了奉天航运公司和兴记航运公司。还广泛经营房地产。此外,在东北各地及北京都有双合盛的房产。1925年,双合盛无限公司正式登记,张廷阁任双合盛无限公司总经理。他经营的哈尔滨双合盛火磨资金雄厚,为华商之冠。1928年,他又从德国、瑞士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并修建了新厂房,于1930年底投产,使面粉日产量达15,4万公斤。双合盛当时处于哈尔滨民族资本中首富位置,他成为工商界巨子,先后当选为市公议会议员、哈尔滨商会会长、东省特别区商会会长等。1926年,他与其他华籍议员一道,同把持市公议会的俄籍议员进行斗争,改组了市公议会,成立了临时自治会。选为第一届市自治会会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统治者对他政治上拉拢、经济上限制、资财上勒索。将其两个航运公司与全套精油设备强行低价收买,还以各种名目勒索去资金约400万元,至光复前夕,双合盛流动资金损失殆尽。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他曾于9月出任临时市长,组织临时治安维持会,国民党撤出哈尔滨,他与各界知名人士联名呈请民主联军"迅速进驻哈尔滨市内,以维治安"。哈尔滨解放后,双合盛制粉厂复工。1954年1月24日,双合盛制粉厂发生火灾被毁。时他正在病中,不久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