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新兴科学技术 第四章 生物工程 第三节 酶工程 1971年,省微生物研究所、省轻工研究所何继春等研制成碱性蛋白酶——淀粉酶,并投 入生产。哈尔滨毛皮厂等单位应用蛋白酶进行毛皮、皮革的鞣制和绢纺脱胶,获1978年黑龙 江省科学大会奖。1975年,刘春宪等开展了酶菌种的筛选诱变技术研究。对纤维素酶52号菌 种进行诱变,获得60—78—1菌种。经酒厂应用比国家规定的淀粉出酒率高8.5%,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白超等研究成玉米酶法糖化制啤酒工艺,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用 酶法糖化制成的玉米啤酒,节约30%大米和15—20%大麦,获1984年轻工业部酒类铜杯奖。 1983年,省微生物研究所齐惠阳等研究糖化酶菌种诱变。选育出黑微717菌种,提高了出酒、 出醋率。1986年,省轻工所朱承尚等研究成啤酒酵母的选育,用于生产酵母,获1987年黑龙 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省微生物所何纪春研究成a淀粉酶新诱变菌株863150,其诱 发活力比BF—7658提高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孙瑾方完成利用生物反应器及固定化 细胞生产优质酱油的研究,与低盐固态工艺相比,缩短生产周期近一半,全氮含量超过二级 酱油,属国内首创,获1989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