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业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市委信息】 2009年,中共哈尔滨市委信息处编发各类信息2615期、4255条。其中,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1657期,采用393期,采用率25.2%,超过中央办公厅标准15.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245个直报点第十七位、副省级城市第六位;呈报市级领导958期,批示503期,批示率52.5%,其中调研类信息批示率81.8%。 2009年,市委信息工作贴近上级需求,提高上报采用率。组织网络单位学习和掌握国情、省情及市情,加强与上级党委信息工作部门沟通联系,了解上报信息需求重点。加强信息谋划组织,坚持每天上报信息的工作机制,及时报送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典型经验和意见建议及重要社情民意。编发的《当前部分地区“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近期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应予以重视》、《当前各地落实燃油税费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等393期信息被上级办公厅采用。编发涉及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调研信息60期,领导批示49期。其中《我市大项目建设存在六个突出问题》、《对解决我市高层建筑挡光引发居民上访问题的五点建议》、《我市调料市场上劣质酱油、食用米醋直销问题十分突出》、《对我市建设大型民俗文化村,打造“冰城夏都”旅游品牌的建议》、《对打造我市“汉语学习之都”的建议》、《我市部分公安看守所乱收费问题亟待解决》、《现行供暖补贴政策存在缺陷,我市1.5万低保户无法得到补贴》、《对加强我市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的五点建议》、《市区社会各界群众对热费“暗补”变“明补”反响不一》等9期信息进入领导决策,被转化为工作成果。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反馈国家各部委和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共编发《外地信息》27期,其中《部分省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做法》、《部分省市加大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力度》、《部分省市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新措施》、《部分省市加强停车位建设的主要做法》、《部分省市出台重大项目建设监察新举措》、《北京市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等信息得到领导的批示。编发《互联网信息》35期,领导批示15期,批示率为42.9%。贴近基层工作,发挥参政辅政作用。《每日汇报》、《信息摘报》两个载体先后设立栏目60余个,编发信息1819条。编发的《我市郊区客运线路超载现象亟待治理》、《哈尔滨同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一项目列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哈尔滨市新建21个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整治“黑彩”刻不容缓》等信息得到领导批示。根据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事关地方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某一个时期新变化,特别是与经济社会相关的前瞻性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题,全年组织约稿367期。 精心调研,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做到基层随时上报、随时呈送有关领导,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后果及吸取的教训、开展工作情况。全年组织《转报信息》283期,领导批示率100%。《政务值班信息》179期,领导批示率100%,办结率100%。未发生迟报、漏报和瞒报情况。 调整优化服务载体。《每日汇报》侧重刊发领导当日活动、社情民意、问题与建议、信访动态、部委动态、参政议政、紧急信息等。《信息专报》侧重刊发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其他地市,特别是副省级城市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哈尔滨重要信息》侧重刊发体现哈尔滨特色的成果类和重要社情民意类信息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果。《信息摘报》侧重刊发全市各方面的工作成效、社会动态、情况反映及各领域工作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最新经验,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信息摘报·增刊》重点刊发经验类的调研信息;《信息摘报·互联网》侧重综合摘编网上对哈尔滨的负面报道。《转报信息》侧重刊发重大紧急类信息,快速反馈市内发生的较大规模集体访、重大突发事件以及隐蔽战线获取的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全市党委系统171个信息成员单位已实现联网130个单位,占76%;有41个单位尚未实现联网,其中5家单位已给点未通,其余36家单位为直报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