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销 售 第四章 计划供应 第五节 调出粮油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哈尔滨市对境外的粮油销售实行全国粮食系统内部 统一调拨,结算办法按系统内调拨价结算。调出粮、油的流向包括省内和省外2个方面。当 时,哈市粮食加工能力较大,自给有余,而省内新兴的工矿林区粮食加工能力不足,1953— 1957年,哈尔滨市调往省内各地粮食459610吨。调到省外(包括灾区)粮食541380吨。 1958年,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省内工矿、林区需要哈市调给成品粮、油。1958— 1962年,哈尔滨市调往省内各地的粮食371555吨,年均74311吨。国内各省农业生产逐步发 展,“南粮北运”和“北粮南运”的全国性大调拨逐步减少,往省外调粮呈下降趋势。哈尔 滨市调往省外粮食223785吨,比“一五”计划期间降低58.66%。 1963年,哈市调出的粮食135490吨,比上年增长13.14%。其中,调往省内的粮食79855 吨,比上年降低8.31%;调往省外的粮食55635吨,比上年增长70.32%。其中,大豆占30.25%。 1964年,哈市对外调出粮食量183065吨,比上年增加35.11%。其中,主要是调往省内各地 工矿、林区的粮食比上年增加48380吨,增幅为60.58%。 1965—1966年,哈市调出粮食有所减少,1967年开始上升,达到185155吨,比上年增长 36.13%。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对省内工矿、林区等地的粮食调出量增长到133060吨,比上年 增幅为63.74%。1968年哈市对外调出粮食为254615吨,比上年增长37.52%。增长因素与 上年相反,主要是省内调出下降37.37%,对省外调出增加119180吨,为上年省外调出量的 2.29倍,是1954年以来哈尔滨调出粮食最高的一年。 1969年起,哈市粮食调出总量逐年下降,到1972年,调出量降为40340吨。其中,对省 内调出15130吨,对省外调出25210吨。是哈尔滨市自1953年以来,调出粮食最少的一年。减 少的原因,一是省粮食局对省内各地粮食加工生产能力做了调整,使产销之间的布局日趋合 理;二是省外粮食产销衔接的状况逐年改善。 1978年以后,哈市调出粮食总量又有所上升。1979年,调出总量为157525吨,比1978年 增长77.5%。其中,调往省内粮食总量比上年降低17.25%,调往省外粮食总量比上年增 长2.59倍。1980—1983年哈市调出粮食逐年下降。4年间共调出粮食426154吨,年均106538 吨,比1979年下降47.86%。1983年则比1979年下降60.48%。 1984年,哈尔滨市粮食调出量增为208274吨,比上年粮食调出总量增长203%。其中, 调往省内粮食155915吨,比上年增长279%;调往省外粮食52359吨,比上年增长148%。调 往省外的粮食,主要是辽宁、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新疆等地。 1985年以后调出量逐年减少,1989年降到23439吨,仅是1984年调出总量的九分之一,是哈 市调出粮食最少的一年。 1990年,哈尔滨市调往省内外各地的粮食78179吨。其中,调往省内的粮食占78.98%, 调往省外的粮食占2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