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专业计划 第七章 交通运输和邮电计划 第一节 交通运输 一、“一五”计划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哈尔滨市没有制定交通运输计划,由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运力(汽 车、马车、人力手推车)承担市内货物运输。 “一五”计划,按照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为工业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要求,安排了 市区专业运输部门两项计划指标,要求到1957年货运量达到663.4万吨,比1952年增长33.7%, 货物周转量达到3619.8万吨公里,比1952年增长53%。要求地方国营企业的增长快些, 1957年比1952年货运量增长7.9倍,货物周转量增长9.8倍。其中汽车货运量增加较多,畜 力车货运量有所减少。组织私营运输也要求有一定增长,五年计划货运量增长21.8%,货 运周转量增长4%。私营运输的运力主要是畜力车,计划承担的运量占87.1%,而汽车仅占 12.9%,人力车作为补充(未列入计划)。 “一五”计划的执行结果,到1957年末,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完成的货运量达到1036万吨, 超过“一五”计划56.2%,比1952年增长1.1倍;货物周转量完成4765.6万吨公里,超过 “一五”计划31.7%,比1952年增长1.01倍。但各年完成情况不同,前两年由于建筑材料 的运量迅速增加,实行了计划托运制度,并从东欧购进40台“依发”牌载货汽车,增加了运 输能力,1954年完成货运量831.6万吨,货物周转量4281.6万吨公里,超过了“一五”计 划目标。1955年货源短缺,托运计划落实不了,汽车完好率低,汽油货车完好率只有67.6%, 柴油车只有53.9%,致使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54年降低10.8%和15.2%。1956 年初因受1955年运量减少的影响,并对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带来运量增加的形势估计不足,陆 续将参加营运或半营运的畜力车下放到农村(仅上半年就减少2400多台),造成运输紧张, 部分物资积压在货场。市政府决定采取组织市清扫合作社和机关、企业的车辆,以及市内个 体畜力车承担部分运输的应急措施,保证了基本建设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全年完成货 运量813.4万吨,货物周转量3610.6万吨公里。 二、“二五”计划 “二五”计划时期,没有制定五年的交通运输计划。前两年只提出对交通运输事业的指 导性要求,后三年安排了年度计划指标。 1958年开始“大跃进”,市政府提出了“全民搞运输”的号召,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改 变运力紧张的局面。市交通运输部门从农村调进1000多辆马车,并组织8800多台人力车参加 “大炼钢铁”的运输。1959年对增加运力作了安排,计划由市安排投资710万元,购置货车 156台,还批复部门自筹资金313万元,购买挂车350台及吊车30台、原木拖车80台;同时要求 组织机关、企业、学校的车辆参加社会运输。1958年完成货运量2036.1万吨,货物周转量 10381万吨公里,分别比1957年增长96.5%和1.12倍;1959年完成货运量2520.7万吨,货 物周转量14402.6万吨公里,分别比1958年增长23.8%和38.7%。1960年计划货运量3112 万吨,货物周转量1903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32.1%。1960年开始制定水 路运输计划,货运量为50万吨,货物周转量为1403万吨公里。1960年由于市内公路交通计划 运输指标偏高,致使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都没有完成计划,货运量完成年计划的78.9%, 货物周转量完成年计划的92.9%。水路运输的货运量超过计划22%,货物周转量完成年计 划95.9%。 1961年省下达的计划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公路货运量为2818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1487万 吨公里;水路运输货运量为80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655万吨公里。1962年计划安排市区交通 运输部门的公路货运量821万吨,货物周转量7492万吨公里;水路运输计划安排货运量37.2 万吨,货物周转量1550万吨公里。这两年由于工业生产指标下调,基本建设投资减少,影响 到交通运输计划的完成,1961年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公路货运量完成807.6万吨,货物周转量 完成6692.7万吨公里,分别完成计划的28.7%和31.1%;水路运输货运量完成47.9万吨, 货物周转量完成1842.3万吨公里,分别完成计划的59.9%和85.6%。1962年市区交通运 输部门公路运输完成的货运量为552.6万吨,仅完成计划的67.3%,货物周转量完成5271 万吨公里,仅完成计划的70.4%;水路运输没有达到年度计划指标,比1961年进一步下降。 三、三年经济调整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只有1963年制定了市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计划,货运量398.6万吨, 货物周转量3591.1万吨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526.3万吨,超过计划32%,货物周转量完 成3857.8万吨公里。超过计划7.4%。1964年和1965年没有制定交通运输计划,但基本建 设计划中安排了扩建汽车修理厂的投资,增加年大修汽车能力150台。1965年市区交通运输 部门实际完成货运量753.5万吨,比1962年增长36.4%;货物周转量完成4983.7万吨公里, 比1962年下降5.7%。汽车货运量所占比重上升,由26.2%提高到36.6%。 四、“三五”、“四五”计划 “三五”计划时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1966—1968年没有制定年度计划。 1969年和1970年的年度计划,只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为无产阶级政治、 为战备、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积极巩固和 发展联合运输(公路、铁路、水路一条龙服务)”,加强车辆的大修和保养,努力提高车辆 完好率等,没有制定具体计划指标。在“文化大革命”干扰的情况下,这些要求无法实施, 到1970年市区公路运输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虽然比前四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65 年,货运量完成534.3万吨,比1965年下降29%,货物周转量完成4158.2万吨公里,比1965 年下降17%。 “四五”计划时期,各年都没有制定计划,只是市革命委员会根据钢铁会战和工厂搬迁, 以及人防战备、运粮、运煤等任务的需要,向市交通运输部门布置组织运输的任务。1975年 完成货运量685万吨,比1970年增长28.2%,货物周转量完成7964.1万吨公里,比1970年 增长91.5%。其中由汽车完成的货运量达到336.5万吨,占公路货运量49.1%,汽车完成 的货物周转量达到4583万吨公里,占公路货物周转量的57.5%。 五、“五五”计划 1976—1978年由于各项工作秩序尚未完全恢复,仍未制定交通运输计划。1979和1980年 对公路汽车运输和轮驳运输计划作了安排,1979年计划公路汽车货运量为354万吨,货物周 转量为9600万吨公里;轮驳船货运量21.7万吨,货物周转量4700万吨公里。1980年计划公 路汽车运输货运量为34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9170万吨公里;轮驳船货运量为17万吨,货物 周转量为3550万吨公里。计划完成情况,1979年公路汽车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完成计划 的95.8%和99.6%;轮驳船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完成计划的91.2%和超过计划2.8%。 1980年公路汽车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完成计划的95.4%和99.7%;轮驳船货运量和货 物周转量完成计划的60%和91.8%。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注意安排了补长交通运输“短 腿”的措施。1979年计划安排国家预算内投资245万元,扩建汽车修配厂,新建汽车一队的 保养车间,增加年大修汽车500台能力的项目。1980年计划利用企业自筹资金安排了扩建汽 车七队的保养场和新建汽车一队的车库。 六、“六五”计划 “六五”计划提出交通运输事业要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技术后方, 搞好维修与保养,提高车辆的完好率和周转率。计划1985年市区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量达到 990万吨,比1980年增长50%,平均每年增长8.5%;货物周转量达到23000万吨公里,比 1980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增长17%。计划执行结果,到1985年市区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量 完成955.7万吨,为计划的96.5%,货运周转量完成22302.6万吨公里,为计划的97%。 “六五”计划期间,安排了一些建设和改造项目。1983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188万元, 组建集装箱汽车队,承担滨江站和八区两个货场的集装箱转运业务。并先后开辟了哈尔滨至 黑河、哈尔滨至天津两条集装箱公路运输的路线。1984年计划安排投资1500万元,改造了机 场公路。1985年安排投资扩建装卸公司大件货物搬运队的车库和联运服务公司的零担货物仓 库。此期间还发展了个体营运车户参加社会运输,到1985年达到1575台。 七、“七五”计划 “七五”计划要求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 方式的作用,逐步形成经济合理、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计划全市公路货运量1990年达 到7067.6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42770万吨公里。其中专业运输部门货运量计划达到1090 万吨,比1985年增长27.2%,平均每年增长4.9%;货物周转量达到28600万吨公里,比 1985年增长22.5%,平均每年增长4.1%。水路货运量计划1990年达到273万吨,比1985年增 长40%,平均每年增长7%,货物周转量达到64500万吨公里,比1985年增长40.4%,平均 每年增长7%。为实现“七五”计划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保证计划完成的四项主要措施: 一是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几个方面共同兴办交通运输事业的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适当 引进设备、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二是积极搞好交通运输体制的改革,实行经 济承包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三是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能力,提高 运输效率,积极采取现代化的调度指挥手段,实行经济合理运输。四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为国家和省在哈尔滨市安排的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方便,主动服务,并相应搞好配套建设。 计划执行中,由于1989年和1990年工业生产滑坡,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影响,没有 达到“七五”计划目标。1990年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6968万吨,比1985年增长28.5%,为 计划的98.6%;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15831万吨公里,比1985年增长31.9%,为计划的 81. 1%。其中,专业交通部门完成货运量845.9万吨,为计划的77.6%,比1985年还下降 1%;完成货物周转量24356.5万吨公里,为计划的85.2%,比1985年增长4.3%。水路运 输1990年完成货运量234.3万吨,为计划的85.8%,比1985年增长20.2%;完成货物周转 量50771万吨公里,为计划的78.7%。比1985年增长10.5%。 “七五”计划期间,营运的货运汽车结构有两个较大变化。一是向大型化、系列化发展, 大吨位汽车增加,各种用途的搬运车辆逐步配套。平均每台载重货车由1985年的3.78吨位 增至1990年的4.5吨位;特种车增长迅速,到1990年已发展到2363台。二是车辆拥有的分布 发生变化,到1990年专业运输部门车辆所占比重下降到3.2%,企事业单位自有车辆比重维 持在81.8%,个体营运户车辆比重达到15%。“七五”计划期间,通过各计划渠道安排的 建设项目已基本建成,开始形成能力。1986年经申请,国家交通部投资150万元,市投资150 万元,市交通局和市运输公司投资52.5万元,购置了2万平方米场地和5台7吨位柴油集装箱 牵引车,增加了集装箱运输能力,并建成全国八个集装箱中转站之一的哈尔滨集装箱中转站。 1988年动工新建的太平货运站于1989年建成,年组货能力达10万吨,货物集散和储存能力达 20万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