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佛 教 第四章 其它寺庙 第三节 地藏寺 地藏寺始建于1936年,其前身为慈云庵,寺址在江北马家船口距松花江边约3华里处。 尼庵是一座铁盖、砖墙、别致的建筑。由一位笃信佛教的富有居士鲍氏老太太,施舍土地2 垧,资助房舍4间。庵中住有尼僧8人,监院为圆乘。圆乘出家于吉林省扶余县蔡家沟慈云庵, 因此将此庵命名为慈云庵。距此以东3华里处,有一座较大寺庙观音寺,由于这样环境影响, 那一带的居民群众信仰佛教者颇多。 1940年,由于日本军事上的需要,伪满江上军司令部强占这块土地,修建兵营。另拨伪 币3000元、木料一火车,经伪市公署拨给顾乡区建国街地号(道里区建国街第三十六中学右 侧一带),此时监院圆乘到北平圆觉念佛堂去了。留下的尼僧由副司普如率领在这片荒地上 盖3间一坡水的小草房,庙名改为地藏寺,普如担任监院。1945年9月3日,实行土地改革后, 哈尔滨周围各县的尼僧,有一部分投奔到地藏寺。人员骤增,使这座小庙拥挤不堪,住宿发 生困难。监院普如带领大家拣砖盖起5间平房,尼僧的住宿问题基本解决。1947年,众尼组 织起来纳军鞋底、纺麻绳、选火柴杆。尼僧生活自给自养有余,每个尼僧都有储蓄存款,庙 里也有了积蓄。同年,广济寺被军队占用迁到地藏寺来,1949年春,广济寺全部迁回去,阿 城法华寺定慧等又迁来。 1949年,在庙尼僧已达42人。同年9月,用庙上积蓄、僧人及居士的乐助布施,集资修 起5间大屋。屋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左右是敏公、道明2位尊者,均为黄铜所铸。庙内尼僧参 加了各项生产。有9名成员组成寺庙执事班子。普如任监院、安然任知客、湛然和戒明任维 那、净澍任纠察、铭一任典座、净芳任买办、圣志任殿主、妙音主管生产劳动。 1950年,全寺34人参加街道办的被服厂,有2名尼僧被评为市特等劳动模范,13名被评 为市一等劳动模范、4名被评为市二等劳动模范,占尼僧半数以上。同年秋天,成立三学服 装店。1951年,广济寺又全搬来。1956年,经上级批准三学服装店为第十三服装生产合作社。 理事会由主任妙音、成员妙观、清品、栾通、妙禅5人组成,监事会由主任清吉、成员守真、 净澍组成。1957年9月,净修念佛堂并入地藏寺。 1958年,第十三服装生产合作社改为前进砂纸厂。地藏寺尼僧集体参加生产,在全国宗 教界为较早、较好的典型。1958、1959、1960年分别有5名、8名和6名尼僧被评为市劳动模 范,市政府、道里区政府授予集体奖旗一面。1960年,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何成湘带领全国宗 教界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寺参观,对尼僧创造出来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3—4倍的砂纸自动 生产线给予很高的评价。1961年,砂纸厂迁移到道里区九道街,地藏寺院内厂址由一个食品 酿酒厂取代,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寺关闭,老尼僧送养老院,年轻的留厂 劳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