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水利科技 第一章 灌溉试验 第三节 大白菜灌溉制度试验 1980年,市科委下达大白菜灌溉制度科研课题,国家投资3.7万元,由万家灌溉站、东 北农学院和市农业局联合承担试验任务。要求通过大白菜各生育期的不同土壤温度指标,确 定灌水时间、次数、灌溉定额的研究,以选定最适宜的灌水指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试 验是在10亩地块内对牡丹江一号大白菜进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的。经过4年的试验,得出结 果:土壤含水量对大白菜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无论苗期或结球期,对其生长量与生长 速度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即土壤湿度低植株生长量小,生长速度缓慢;相反,在一定范围内, 土壤湿度增高,生长量大,生长速度加快,这种现象苗期尤为显著。土壤温度对大白菜生长 发育影响较大,尤其是过高的土壤温度是病毒病发生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土壤湿度大,土温 低;土壤湿度小,土温高,即增加土壤含水量有降低土温的作用。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温 度的影响以苗期差异为大,莲座期与结球期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大,耗热多, 起到降低土温的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土壤湿度,可促进大白菜结球,缩短生育日数, 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价值。大白菜在土壤湿度高的条件下生长,各项植物学性状, 如株幅、株高、最大叶面积、现存外叶数、球高、球径及球叶数均有增加,说明增加土壤湿 度促进生长,尤其是后期长势。土壤含水量对大白菜病害发生有直接影响。苗期干旱有利于 病毒病发生,莲座期高温干旱常是霜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的不均衡,会使大白菜 发生干烧心、软腐病。不同土壤水分对干烧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生育期而异。 根据4年灌水试验的结果得出白菜灌溉制度是:大白菜全生育期最适宜的平均土壤湿度 指标为80—90%,以70%为下限,95%为上限。土壤湿度低于下限指标时,对白菜生长、发 育、产量、质量均发生显著影响,因此必须进行灌溉,才能满足大白菜对水分的需要。 以上是大白菜全生育期的灌溉制度,如有降雨时,则应减去降雨量,按1.5毫米降水为 1立方米灌水量计算,降雨量不足时应按上述定额做补充灌溉。如有砂土或砂壤土灌水时, 由于土壤渗漏性强,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减少一次灌水量。 根据哈尔滨市的自然环境及大白菜需水特点,经研究得出哈尔滨市大白菜灌溉制度是: 从灌水定额及降水资料来看,哈尔滨市的自然降水虽然基本可以满足大白菜生长的需要,但 由于降水频率的不同,年际差别较大,可能出现某一年或某一时雨量过多或不足。 大白菜各阶段需水量的降雨保证率:播种期为80%,幼苗期、莲座期为74—78%,结球 期为50%。 为了满足大白菜对水分的需要,保证高产稳产,其实际灌溉定额应根据大白菜生育期降 水多少而定。湿润年:降雨200毫米以上,一般不灌水,只在结球期灌1次;正常年:降雨 150—200毫米,幼苗期灌1—2次,结球期灌1—2次;干旱年:降雨150毫米以下,播种期灌 1次,幼苗期、莲座期灌1—2次,结球期灌2—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