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椿芳

  
    (1912-1987),江苏省常州市人。1928年夏,小学毕业后。为了谋生全家随伯父从家乡迁到哈尔滨。同年暑假,考人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初中读书。11月9日。哈尔滨各校学生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满蒙五路斗争,他被选为三中学生代表。1929年父亲失业,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经人介绍他到中东铁路机务段抄写俄文文件,借此机会,边工作边刻苦自修俄文,以惊人的毅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掌握了俄语的基础知识和大量词汇。1930年1月,经地下党员刘天任介绍,到光华通讯社当俄文翻译,经过实践,他的翻译水平和速度不断提高,为后来成为著名的翻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夏,参加了反帝大同盟,不久,又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发展了团员。建立了新安埠街道团支部,并任团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迁到哈尔滨。他的家曾掩护过党的领导干部,如杨靖宇曾两次住在他家。1932年4月,共青团哈尔滨市委成立.他任宣传部长。7月,调任团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调他到省委宣传部当干事,主编《满洲红旗》(后改为《东北人民报》)。同时为省委起草各种文件和宣言、传单等。同年5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在他家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贯彻党中央的《一·二六》指示信。他不仅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而且还是作家。他在党的领导下与金剑啸、罗烽、舒群一起领导着哈尔滨的左翼文化运动。其间,曾用绿波、常江、江欧、贺青、厚作等20来个笔名在哈尔滨各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上发表40余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和翻译的苏俄文学作品。1936年6月,因《大北新报》事件被敌逮捕。35天后被营救出狱。之后,携妻女秘密离哈南下,同年8月转移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上海文化局对外联络处长兼任俄文学校校长。党中央宣传部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1978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副主任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1987年12月17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