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园街一号 南岗区秋林地带是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以果戈里大街和东大直街为中心,周围密布着众多的宾馆、酒店、商场,还有两条全国闻名的地下商业街。在这样的喧闹与嘈杂中,在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的包围下,有一座坐落在颐园街与健民街街口北侧的幽静院落,以其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时常令行人驻步一探究竟,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园街1号,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颐园街1号原为葛瓦利斯基公馆,是由波兰裔俄罗斯木材商人葛瓦利斯基于1919年出资兴建,1922年竣工。 这座建筑的设计是以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广泛吸取了巴洛克等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长处,同时又融入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将各种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在建筑布局、造型设计、空间利用、内部装修,还是在庭院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都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座建筑为砖混结构,外部为水刷石墙面,深灰色鱼鳞瓦顶。建筑面积1 94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3 000平方米,由主楼和副楼组成。主楼地上三层,一层为大厅,二层主要是主人和家人的卧室,三层为阁楼。地下一层为花窖、锅炉房、地窖等。主楼的左侧是半圆形花房,花房顶为主楼二层的半圆形阳台。副楼在主楼右侧,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是仆人的住处、仓库、车库等。主楼的二层与副楼的二层有一条阳台相通,阳台之下则形成通向主入口和后院的门洞。 它的室内空间是结合功能要求有层次地展开的,主入口位于主楼的西北,由门洞过渡到门厅,再进入大厅。大厅为贯通一、二层的大房间,左侧为餐厅、书房、客厅,餐厅、客厅均设有门,可直接进入花房。餐厅内还设有乐池,可兼做舞厅。大厅右侧有一座宽敞平缓的竖琴式木制楼梯通向二层。主楼的二层有开向大厅的露台,靠近露台的房间为主人及家人的卧室。主楼一、二层的后部为厨房、冷藏室、游泳室、卫生间、游艺室、钢琴教室,另有一条楼梯可供上下,前部和后部均有走廊相通。主楼和副楼均设有相当完备的水暖系统,各房间采光和通风良好。整座建筑功能齐全,分区明确。 它的室内装修豪华高雅,全部采用材质坚硬、纹理清晰的楸木,以木雕刻为主,多以葡萄和石榴等植物为雕刻主题,雕刻技法纯熟,刀工细腻,色泽柔和,形象逼真。大厅和餐厅的装修最为豪华,大厅的内侧镶嵌着楸木雕刻的墙裙、墙面和天棚,天棚和四壁之间镶嵌着由许多楸木雕刻的螺旋式木柱组成的环形装饰,竖琴式木制楼梯的扶手,二层露台的廊柱和栏杆也全部用楸木雕刻。大厅上方悬挂的大吊灯是用楸木精雕细刻的。餐厅的装修与大厅基本一样,由于举架低,在天棚和墙壁之间留下一带白墙皮,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视觉误差。所有木雕均饰以透明赭色,更增加了它的厚重感。整座建筑就像一座木雕刻艺术陈列馆。 颐园街一号除了它装修精美外,外部设计更是博得了众多设计师的赞誉。主楼的四个立面造型各不相同,自成一体。主立面采取了壁柱式垂直划分的手法,其中央部分为凸出的科林斯巨型壁柱、檐头、柱头饰以丰富、细腻的深绿色雕塑。上部采用孟莎式双折高屋顶,阁楼老虎窗突破檐口山花,并与檐上文艺复兴特色的花栏杆相连,似串珠围成女儿墙。花房外部采用了爱奥尼柱式,门洞采用了陶立安柱式。各种柱式的合理运用与有机结合,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整座建筑的左侧为花园,种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到春夏,院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与建筑交相辉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颐园街一号建成后,它的建筑特色备受瞩目,1925年的《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刊》曾发表它的全景照片,解放前出版的《哈尔滨风光》也刊登它的照片和介绍文章。 颐园街1号作为哈尔滨市的代表性建筑,几经变迁,见证了哈尔滨从民国时期、日伪时期、哈尔滨的解放及建国后的历史发展。作为葛瓦利斯基公馆只有几年的时间,1931年曾作为与苏联交涉中东路问题的日方代表满铁理事的住宅。"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特务机关强行收买,成为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的特务机关所在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成为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的司令部。哈尔滨解放后,被当作敌伪房产没收,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交际处。1948年移交给地方,成为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接待处。 自1948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张闻天、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黑龙江省视察时都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苏联回国途中,来黑龙江省视察,就居住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接见了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委负责人,并为松江省、哈尔滨市委和在哈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 1975年由黑龙江省文化厅接收,由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开始在主楼的一、二层筹建毛主席视察黑龙江纪念馆。1977年2月27日,毛主席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展出了毛主席视察黑龙江时用过的床、办公桌、文具、报纸、其他用品和题词等。1981年又增设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堂,并更名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馆。1988年更名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颐园街1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引起各界的广泛瞩目,建成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后,更是吸引人,每年接待观众上万人次,使人们在感受伟人风范的同时,其建筑特色和木雕刻艺术也使人得到美的感受。 1986年,颐园街1号作为毛主席视察黑龙江住址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1993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该建筑的保护范围。1999年该建筑作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