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管 理 第二章 商业团体 第三节 工商联合会 哈尔滨市工商联合会,是全国大城市中成立最早的工商界人民团体。1945年“九三”抗 日战争胜利后,日伪时期的旧商工公会在工商界已无号召力,工商各业均以行业组织——同 业公会为依托,各自为政,局面散乱。1946年4月,中共哈尔滨市委为稳定工商界,团结争 取民族资产阶级,由市委书记钟子云出面,到旧商工公会,与当时工商界上层人士会面,阐 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一贯政策,并表明支持、帮助工商界恢 复生机的态度和决心。这次会面,双方初步商定,组织一个“军民联络处”以联络工商界人 士。26日,以工商界人士为主的军民联络处正式成立。军民联络处成立之后的第一件工作, 是迎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军民联络处在宣传政府法令,组织工 商界支援前线筹措粮秣、加工军工产品等做了许多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旧商工公会处(道里 区田地街95号)。 1947年9月22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发布命令:为进一步组织和团结本市工商业者贯彻 执行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发展战时生产、贸易,繁荣解放区经济,支援前线,反对囤积居 奇,投机操纵,以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决定改组旧商工公会,成立哈尔滨市工商 联合会,并指定天兴福第二制粉厂经理刘佩芝为代表的25名工商界知名人士,为哈尔滨市工 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刘佩芝,副主任委员武百祥、孙世琨,秘书长杨祝民, 并自即日起开始办公。哈尔滨市工商联合会自成立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积极作用。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1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1977年第41号文件 精神,成立市工商联合会临时领导小组,筹备恢复工商联合会。5月8日临时领导小组正式办 公,自此恢复了中断十几年的工商联合会的正常活动。 市工商联合会在各历史阶段的任务是: 1956年前的主要任务:领导同业公会,反对投机倒把,纠正封建行会思想;组织工商界 为解放战争服务,发动工商界捐款劳军;组织工商界接受政府加工订货任务为市场服务;协 助政府进行工商业登记,贯彻政府保护工商业的各项政策;组织创办公私合营企业;推广工 商企业的先进经验。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主要任务:领导全市工商业者贯彻、执行、遵守政府法令, 指导其在国家计划下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代表私营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向政府反映 意见;组织工商业者学习,促进思想改造;组织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推动工商业者接受社会 主义改造。 1976年市工商联恢复后的主要任务:配合政府对原工商业者落实有关政策;发挥原工商 业者的业务、技术专长,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和业务培训工作;动员工商联会员,协助政府兴 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恢复和建立各区、县工商联组织,发展新会员;参与地方建设 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对话活动;接待海外工商界人士,沟通和促成技术引进及对外经济 贸易活动;编写、出版工商史料、刊物,为“四化”建设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