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新型建筑材料 第一章 加气混凝土 第三节 产品生产 一、粉煤灰加气混凝土 哈尔滨最早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企业是市硅酸盐制品厂,它所采用的主要原料粉煤 灰是哈热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废渣。 市硅酸盐制品厂建于1956年,职工有50人。1971年,试生产机制粉煤灰砖,1973年机制 粉煤灰砖生产线上马,年产量466万块。 1975年,撤掉机制粉煤灰砖生产线,改试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当年生产粉煤灰加气 混凝土7290立方米。 1978年,国家建材局投资310万元,扩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年生产粉煤灰加气 混凝土2186立方米,年产值54.3万元。 同年,试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屋面板,年产量2万立方米。市场畅销,年总产值83.73 万元,盈利23万元。 1979年,企业扩大生产,完成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技术改造项目,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年 产量达到1.84万立方米,生产屋面板3170立方米,工业总产值92.8万元,固定资产549万 元,职工297人。 1983年,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产量2.90万立方米,工业总产值181.78万元,固定资产 608万元,职工433人。 1988年,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产量50214立方米,工业总产值191.66万元,利润28.4万 元,产品合格率93.7%,固定资产487万元,职工376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产品有外墙板、 间墙块等7种,销售于哈尔滨、鸡西、双鸭山、榆树县、鹤岗、齐齐哈尔、七台河、绥花河、 呼兰县、阿城市等地。 1990年,市硅酸盐制品厂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职工398 人,固定资产604万元,生产设备271台套,产品产量13055立方米,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工 业总产值104万元、税润26.5万元,税金16.7万元。 二、矿渣加气混凝土 1973年12月31日,市建筑工业加工厂研制矿渣加气混凝土获得成功,并投入生产。矿渣 加气混凝土主要原料有铁矿渣、水泥、砂。铁矿渣采用鞍山钢厂水碎矿渣,水泥采用哈水泥 厂生产的500#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松花江砂和五常砂,铝粉采用东北轻合金加工101厂 3号铝粉,钢筋和其他化学药品由国家调拨或从外地购入。 1975年,市建筑工业加工厂生产矿渣混凝土1760立方米。产品饱干溶重507—550公斤/ 立方米。其素块规格为长60厘米,宽25厘米,厚30厘米。 由于铁矿渣原料市场供应紧张,工厂随即改用哈尔滨化工总厂废料磷矿渣为原料。经科 技人员的化验,磷矿渣的化学成分和铁矿渣相似,生产的砌块和板材,强度出釜溶重664公 斤/立方米,含水量26.5%,每平方厘米强度40.9公斤。铁矿渣的活性比磷矿渣好,制成 的混凝土强度要比磷矿渣混凝土高。铁矿渣与磷矿渣混合使用比单一用效果更好。 1977年,市建筑工业加工厂年生产矿渣加气混凝土16040立方米,销售量8059立方米, 销售收入55万元,销售利润-20.5万元,税金1.8万元。 三、石灰加气混凝土 1978年5月,市建筑工业加工厂在矿渣极为紧缺的情况下试制成功以石灰为主要原料、 以铝粉为发泡剂的石灰加气混凝土。为达到石灰自给自足,10月建日产80吨的石灰窑1座。 当年生产石灰加气混凝土22222立方米,其中素块为15434立方米。 经生产实践,用石灰作主要原料优于矿渣。石灰(氧化钙CaO)作为钙质材料加入料中, 提高了料浆中的碱度,不需要再加入纯碱或烧碱;生石灰在消解中放出大量的热量,料浆不 经预热就能达到理想的浇注温度,可加速混凝土坯体的硬化和模具周转,使生产周期缩短; 减少水泥和膨胀,生产过程容易控制。 1980年,石灰加气混凝土年产量66208立方米,其中加气板34772立方米,外墙板1425立 方米,产品合格率92.73%,产品销售量59522立方米,收入522万元,利润125万元。主要 销售于哈尔滨、大庆等地。 1984—1987年是加气混凝土产量最高的四年。1984年为93990立方米,1985年为103546 立方米,1986年为117677立方米,1987年为91962立方米,1988—1990年,只有39260立方米。 1975—1990年加气混凝土生产情况见表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