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电站设备制造业 第二章 电站锅炉 第四节 亚临界锅炉 一、2008蒸吨/60万千瓦锅炉 80年代,哈锅炉厂引进美国技术,开始设计制造亚临界压力锅炉。该种锅炉产生的过热 蒸汽出口压力为18.2兆帕、温度540摄氏度。产品有2008蒸吨/60万千瓦、1025蒸吨和1021 蒸吨/30万千瓦锅炉,是哈锅炉厂主导产品。 1981年3月,机械部与美国CE公司(燃烧工程公司)签订了亚临界控制循环2008蒸吨锅 炉技术转让合同。4月,哈锅炉厂派工程技术人员一行16人,到CE公司动力部参加产品方案 设计和接受有关技术培训。按合同规定,美方只负责报价计划、产品性能设计和应力分析, 工程的其它设计、计算和图纸绘制,全由中方人员完成。为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200余张锅 炉总图和部件图的设计与制作,中方人员进行了十分紧张的工作。有人经常工作到深夜,有 人带病坚持上班,有人为了工作需要主动承担过去从未从事过的专业,或一人兼做二人事。 有位设计人员不满足CE公司指导人的工作方法,根据自已积累的经验作了改进,受到指导人 的赞扬,被称为“优秀设计师”。中方人员充分发挥所长,在工作上取得高质量的快速进展, 受到CE公司人员赞赏。1982年9月,哈锅炉厂的设计人员圆满完成任务回国,接着进行施工 设计。该锅炉共有217个部件,除9个由CE公司设计制造外,其余由哈锅炉厂制造。 哈锅炉厂的设计人员在消化吸收中,掌握了一整套CE公司的设计技术、方法和美国ASME 法规,使该产品的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设计时,各工况的数据均经电子计算机计算,主要有性能计算、钢构架计算及对主要 受压元件和其它元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这种做法在国内是首次采用。在锅炉技术结构设计 上,采用了内螺纹管控制循环,可降低循环倍率;所有回路安装不同孔径的节流垫圈,使水 冷壁在各种工况下可靠运行,受热面普遍采用膜式的屏式结构,提高热效率;蛇形管上各点 壁温都经计算,提高了安全性;各种管夹和定位块的采用,保证了各种受热面和管道的支节 定位和膨胀收缩;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可调扇形板密封控制系统,使漏风率降到8%, 是国内先进水平。在设计起关键作用的带液力耦合器的低速、大扭矩、大型传动装置时,遇 到许多技术难题。有关设计人员走访了国内数十个城市,最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合 作下,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一流水平的产品。此外,锅炉上配备了炉膛安全保护系统和协调控 制系统,对机组的负荷、燃料、风量、给水温度和炉膛压力等进行自动控制,还配有炉膛和 水位电视监督装置及吹灰程控器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操作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整台锅 炉设计,既能用于定压运行,又能用于滑压运行。锅炉高87米,重1.5万吨。 2008蒸吨锅炉于1984年6月投产试制,1986年9月完工,安装于安徽平圩电厂,是至今国 产最大锅炉。由其组成的6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1988年12月15日顺利启动和并网发电。它标 志着中国火电设备的生产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开创了中国发电设备生产史的新纪元。国 内各主要报纸及中央电台、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至此,哈锅炉厂的电站锅炉产品,由最初 的35蒸吨/0.6万千瓦,发展到2008蒸吨/60万千瓦,单机装机容量是最初的100倍。 二、1025和1021蒸吨/30万千瓦锅炉 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今后新建火电厂规模要大,一般要达到120— 240万千瓦发电能力,以采用30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为主,原则上不再采用20万千瓦机组 (锅炉为670吨)。因此,哈锅炉厂决定,要竭尽全力尽快造出哈锅牌的30万千瓦锅炉。 1988年3月,由水电部主持举办了国内首次大型发电机组招标。哈锅炉厂厂长迟建福, 在广泛了解市场有关供需情况和充分征求厂内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决定以本厂的雄厚技术实 力和报价优势投标,结果中标获胜。由此开始了1025、1021吨/30万千瓦锅炉的设计制造。 中标订货的有山东黄台电厂1台,华鲁电厂2台,其后,广东省珠江电厂订购1台。 哈锅炉厂首次生产该种锅炉面临的困难是工期太短,要求在1989年前用21个月全面完成 两台不同循环方式锅炉的设计和试制,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还要全面采用CE技术和ASME 法规。为此,哈锅炉厂采用强化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优化劳动组织,实 行设计、工艺、科研、制造大交叉等措施,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中取得了生产的进展。 黄台、华鲁电厂所需锅炉燃用山西贫煤,除要保证燃烧稳定和经济性外,又要与用户采 用的磨煤系统相匹配。哈锅炉厂在充分吸收美国CE和日本三菱重工技术及国内长期运行经验 的基础上,黄台电厂锅炉采用了配中速磨的煤粉喷咀和分浓淡二相的低污染型摆动式燃烧器, 华鲁电厂锅炉采用了配钢球磨热风送粉系统的摆动式燃烧器;珠江电厂锅炉因燃用神木烟煤, 易于结渣,采用了CE公司新发展的多切圆式摆动式燃烧器,以减少炉膛内气流的贴壁。这些 新型燃烧设备,在国内大型煤粉炉中均属首次开发使用。对过热器、再热器等主要受压部件 设计,在首台60万千瓦锅炉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将分隔屏由大屏式改为多组小屏式,以减少 水动力和热力偏差。将原引进的过热器单级喷水改为双级喷水。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间 加设中间混合集箱,以降低左右汽温偏差,改善汽温调节特性。这些措施均进一步改善了锅 炉性能,确保运行安全性。锅炉排烟温度均低达128摄氏度,加上锅炉具有较好密封性,总 漏风率为12%左右,因此锅炉的计算热效率均达92%以上,高于大部分国产同种锅炉。每台 锅炉装有两台直径10.3米的容克式三分仓回转空气预热器,每台预热器装有一台摆动式吹 灰器和水清洗装置,并有可弯曲扇形板漏风控制系统,其计算漏风率为7%,达到国内外先 进水平。 为减少设计和制造工作量,以加快生产进度和降低生产成本,设计时提高了产品结构的 通用化程度。对黄台、华鲁电厂两种不同循环方式的锅炉,除锅筒至水冷壁系统不同外,其 余受压部件的通用化程度达60%以上,对均是自然循环的华鲁、珠江电厂锅炉,通用化程度 达80%以上。 首台30万千瓦锅炉于1989年1月投产,年底完成试制,安装在黄台电厂,1990年底顺利 投运。从此,哈锅炉厂成为国内唯一容量品种齐全的电站锅炉生产厂。 截止1990年,哈锅炉厂生产的电站锅炉有3小类、4个系列、20个品种38个规格。除个别 从国外引进技术外,均为自行设计,有4种超高压和亚临界锅炉达到国际80年代技术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