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矿山开采 第一章 铁 矿 第三节 张家湾铁矿 张家湾铁矿位于阿城市交界镇境内,在张家湾屯东北侧,隔阿什河与五常县接壤。 1970年,在黑龙江省第二次“大办钢铁”热潮中,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飞机航测找 矿,发现了张家湾铁矿。3月20日,黑龙江省冶金地质一队到张家湾东北山进行实地勘探, 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只经过20天的工作就提交了一份“张家湾铁矿是一个铁矿石储量 为460万吨,平均含铁55%的富矿,有很高开采价值”的地质报告。4月15日,经黑龙江省革 命委员会批准,开始开采张家湾铁矿。先后从阿城县沙河子人民公社和五常县兴隆人民公社 抽调民工,从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机关下放插队锻炼的干部中抽调管理和技术人员共500多 人,在矿长王忠恕的领导下进行采矿大会战。时值初春,冻土未化,民工完全靠手锤、钢钎、 扁担、土篮等工具,用手搬、肩扛的办法剥离土石,开采矿石。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口号的鼓舞下,民工们边生产边搭建简易住宅,条件十分艰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使矿山 具备了简易开采的条件。10月底,经松花江地区和哈尔滨市钢铁会战指挥部第五次协作会议 决定,将张家湾铁矿合并到正在兴建中的沙河钢铁厂,为高炉生产供应矿石。沙河钢铁厂追 加投资,在采矿场安装2台卷扬机,铺设轻轨铁路,从矿坑提升矿石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生 产效率。在“以炉逼矿”的思想指导下,矿石直接运到高炉旁炼铁。当年采剥总量为185128 吨,其中开采铁矿石2704吨,确保沙河钢铁厂按计划于12月炼出第一炉铁水。 在剥离岩石、建设采矿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矿石储藏情况与勘探情况不符。1970年12 月,黑龙江省冶金地质一队重新普查勘探的结论为“张家湾铁矿是矽卡岩型磁铁矿,铁矿石 储量为65.5万吨,为年初报告量的14.2%;平均含铁量为46.3%,比年初报告的品位下 降8.7%;从矿产产出、组合情况看,呈铁、多金属矿床,伴生品位为0.828%的铝和7.41% 的锌,而且矿源分散,属‘鸡爪型’矿,矿体埋藏较深,开采条件差,不适于露天开采。 ”矿山在实际开采中剥离量逐渐增大,而矿石产量逐渐减少,成本高、亏损大,生产难以继 续进行。1971年,采剥总量为160801吨,其中开采铁矿石11384吨,仅为高炉炼铁所需矿石 量的2.2%,无法满足炼铁需要。至1972年,采剥总量增大到229992吨,为1970年采剥总量 的1.3倍,但开采的铁矿石只有944吨,仅为1970年开采铁矿石量的35%。沙河钢铁厂以外 购铁矿石炼铁为主,逐渐缩小矿山的生产规模,压缩生产人员。1974年,采剥总量降为50056 吨,其中只开采铁矿石653吨。 1977年,在开采铁矿石1200吨之后,露天可采矿石资源枯竭,经哈尔滨市冶金工业局批 准,闭矿停采,直至1990年也未再开采。 1970—1977年,张家湾铁矿累计采剥总量为779751吨,其中开采铁矿石27157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