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员会 第一章 组织沿革 第二节 基层组织 1955年1月,九三学社直属哈尔滨小组建立后,共有朱物华、刘恢先、刘恩兰、曹国惠、 陈致忠5名社员。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市委帮助和支持下,按照“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和 “通过工作发展组织”的原则进行组织发展工作。从1955年1月—1956年10月,在科技、文 化教育、卫生界共发展社员67人。 1956年10月30日,九三学社市分社筹委会成立后到年末,又发展社员22人。社员总数为 89人。其中,科技界24人,高教界12人,医务界43人,其他各界10人。随着社员人数增加, 九三学社市分社筹委会逐步建立第一工人医院支社和哈工大、哈军工等10个直属小组。1957 年上半年,九三学社市分社筹委会社员已发展到131人,并新建1个支社和3个直属小组。基 层组织由11个发展到15个。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组织活动前,九三学社市分社共有社 员116人,基层组织15个。 1978年2月18日,九三学社市分社临时领导小组成立时,社员已由“文化大革命”前的 116人减少到87人。九三学社市分社临时领导小组经过走访、调查,首先帮助社员比较集中的 市第四医院支社和市直属支社恢复组织活动。到1979年6月末,九三学社市分社原有基层组 织全部恢复活动。1980年,九三学社市分社按照九三学社中央关于“不搞动员、不搞突击、 不搞指标,在工作中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到年末在科技、高校、医卫界高、 中级知识分子中发展社员19人,社员总数为106人,基层组织15个。1981—1984年10月,九 三学社市分社每年都发展一批政治素质好,岗位工作成绩突出,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中年 高、中级知识分子入社,社员总数逐年递增,1981年,社员总数为141人。由于社员工作变 动,基层组织减为13个。1982年,社员总数为179人。1983年社员总数为309人。1984年9月, 发展社员33人,总数共342人。新建基层组织9个,基层组织总数为22个。 1984年10月18日,九三学社省委会成立后,九三学社市分社的社员有163人组织关系转 到九三学社省委会。九三学社市分社尚有社员179人。1985—1989年,全市共发展社员309人, 社员总数为488人,基层组织为32个。 1990年初,九三学社中央发出《关于发展社员的补充规定》,强调“以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工程技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和农林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发展对象”,要求继续 坚持“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规定要求各地方组织,在今后几年内,以巩固为主,着 重作好自身建设工作;要严格控制发展速度。2月,九三学社省委会发出1990年发展新社员 指标分配方案,规定九三学社市委会发展社员不准超过上一年社员总数的10%。各民主党派 在中共市委统战部协助下,协商制定《哈尔滨市各民主党派关于组织发展工作协议》。九三 学社市委会严格执行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省委会关于发展社员的有关规定和各民主党派 关于组织发展工作的协议,切实放慢发展速度,并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社员素质、加强自身 建设上来。1990年九三学社市委会共发展社员10人,转出4人。社员总数为494人,基层组织 32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