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人物 一、 人物传 (二)名人传 马忠骏 (1870-1957)字荩卿,辽宁省海城县人,生前住南岗区比乐街107号。1922年前后,在哈尔滨市东郊租市政府一块约百余垧土地开办农场,取名"遁园"(俗称马家花园,现东北农学院),在园中修建生圹1处,瓦舍3间取名"晚稼轩",亦名"遁庵",邀请新旧同僚和文人骚客,组织"松滨吟社",集会论诗,往来唱和。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忠骏的爱国思想潜移默化地有了新进步,曾保护过被东北军阀称为"过激分子"的高崇民,在马迭尔旅馆接待过应约访俄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秘密援助马占山的抗日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忠骏拒绝为伪政府服务,激起日本人的怀恨,于1932年夏以"通匪"罪名被捕入狱,后获假释,直至祖国解放。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马忠骏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被特邀为省和哈尔滨市政协委员。1947年把"遁园"交给省政府经营合办松江园艺试验厂,是最早合营的企业之一。同时,又捐献全部藏书和文物,搬出了"遁园”,迁入比乐街家中颐养天年。1957年6月溘然长逝,葬入"遁园"中,享年87岁。 孙桂云 (1914-1960)女,山东胶县人,中国第一代女子短跑运动员。1932年毕业于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现第七中学)。1930年,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以7秒2和13秒8的成绩首创中国女子50米和100米的全国纪录,荣获田径个人总分第一名。被选入中华女子田径队,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1931年,在第十五届东北华北运动会上再创100米、200米全国纪录,并与吴梅仙、刘静贞、王渊合作,以28秒6的成绩创造女子200米接力全国新纪录,这个纪录在中国保持20年。1932年离开哈尔滨。1960年病逝。 李升 (1867-1962)山东德州人,汉族。1894年只身跑到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鹤立河南岸7号屯(当时中共汤原县委所在地)结识了许多抗联战士,懂得了许多抗日救国道理。193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当上了"职业交通员"。以“邮差”、"卖报"、"商贩"作掩护,为抗日联军传送情报。多次以"父子”、"义女”、"翁媳"等关系护送杨靖宇、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李敏等同志去执行任务,大、小兴安岭、松花江、牡丹江一带抗联战士都尊敬的称他为"抗联父亲”、"抗联老爷爷”。1940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叛徒告密,在依兰不幸被捕,在敌人监狱里他正义凛然,坚强不屈。直到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走出监狱。1946年8月16日,他回到哈尔滨。1951年国庆节,他被选为"抗联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毛泽东主席握手留念。1962年1月12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石增荣 (1887-1976)字欣叔,辽宁辽阳人,汉族。1915年,考入南洋医学堂预科。1926年,获日本文部省医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南洋医学堂附属医院眼科医师。1928年来哈,任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眼科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日本人的排挤毅然辞去公职。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石增荣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卫戍病院特约医师,并将自己的房产献给国家。1948年,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和眼科主任,同年,他成功地进行了中国首例角膜移植术。1954年,他应邀代表国家赴波兰参加眼科国际学术交流会,为新中国争得荣誉。1958年,参加全国群英会。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政策,返还他6万元,他上缴党费3万元,资助眼病研究3万元。1976年2月8日病逝,终年79岁。 韩玉珍 (1942-1979)女,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学时期就读于第27中学。1958年6月,入选市青少年业余体校。1960年4月,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李富荣合作获混合双打第二名。与梁丽珍合作获女子双打第三名,同年,在中日北京友谊赛上,曾两次战胜上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松崎君代,列国家队第一主力队员。 1963年11月,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与梁丽珍合作获女子团体冠军。1964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乒乓球赛上,以连战9场不失一局的战绩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64年12月,她回到黑龙江省后,仍没有离开乒乓球事业,十几年里,为黑龙江省培养了一批乒乓球尖子人才。1979年9月16日,因肝病不幸溘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