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医学科学技术 第五章 中医学 第三节 妇 科 1983年,市一院王艳芳完成外阴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结合分型及疗效的研究。根据中医理 论,辩证施治,对不同病人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外上的治疗方法,有效率为99%。1984年, 又完成外阴营养不良光镜、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外阴营养不良实质为外阴上皮细胞退 行性病变。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中药治疗可使超微结构恢复正常,并有预防外阴营养不良 癌变的作用。还完成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外孕的疗效评价的研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不 但免于开腹手术,且可保存恢复患侧输卵管之功能,对未生育过的妇女尤为重要。1986年, 省中医研究院中医临床研究所李维贤等完成更年女宝的研究。该药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 久服有轻身耐老之功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满意的疗效。1988年,省中医学院王雪华 等完成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此药在疗效和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 指标幅度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为其止痛调经作用机理找到客观依据,该药安全性大, 适应范围广,综合调理作用强,有抗凝、抗炎、镇痛等功能。1989年,马宝璋完成妇科基础 理论与文献整理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和专著及现代观点为主要参考指标,对中医妇产科基 础理论的核心,即妇女生殖脏象、月经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科学论证与阐 述,使中医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新高度。1990年,马宝璋等 完成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杨守范等完成盆腔给药法治疗盆腔血瘀的临床 与基础研究。盆腔给药法,使药物直达病所,收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 掌握推广,为盆腔血瘀症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治疗手段。采用此方将中药提纯精制的遏瘀注射 液注入盆腔观察可改善盆腔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是理想的粘连松解剂,对输卵管 阻塞引起的不孕症,有理想的疗效,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