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粮 油 第三章 主要生产厂家 第一节 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 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位于道外区中马路68号,是大型全民所有制面粉企业之一,隶属于 哈尔滨市粮食局。 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的前身,不是历史上的双合盛火磨,而是第五制粉厂。历史上的双 合盛火磨位于埠头区(道里买卖街75号),始建于1903年,前身是俄商地烈金面粉厂,面粉 日产量16吨。1915年被华商郝升堂、张廷阁购买后改称双合盛火磨。1930—1936年从瑞士和 德国引进全套新式制粉设备,并对原厂房进行了更新改造,日产量最高时可达220吨,居哈 尔滨市制粉业之首,该厂“红雄鸡”牌沙子粉驰名中外。 哈尔滨解放后,公营民生公司、东兴公司等以供应原料换取面粉的加工形式,解决了双 合盛及其它一些面粉厂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双合盛等面粉厂迅速恢复了生产。50年代初,双 合盛火磨全部为市粮食公司加工,年产量4万余吨。就在双合盛火磨迅速发展时,于1954年1 月24日一场大火将六层磨房及机器设备全部烧毁。 现在的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的前身是1956年由公私合营义昌泰火磨与军粮五厂合并而成 的哈尔滨第五制粉厂。1957年,该厂小麦加工采用红、白小麦搭配并着水加工的新工艺,使 小麦出品率达84%。年生产量60879吨。1958年,在原料车间安装了吸风设备,对原料设施 进行密封,解决了尘埃飞扬的问题。 1960—1969年,共生产面粉1090506吨,年均产量109056吨。 1974年12月20日,该厂一车间发生重大火灾,10台磨粉机和其它生产设备均被烧毁,重 伤3人,死亡8人(其中消防员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4万元,使全市面粉生产能力减少30%。 1975年,该厂二车间原物料输送由升运改为风力吸运,既降低了能耗,又改善了工人作 业条件。1977年,二车间安装洗麦机,采用洗麦、润麦湿法加工工艺,既保证了面粉质量, 又克服了干法加工磨辊易损影响生产的弊端。 1980年,为安排知识青年返城就业,成立面包生产车间,后改为厂属益民食品厂,年产 面包500吨。 1984年,将精、标联产工艺改为专生产特制二等粉工艺,当年产特二粉44466吨。 1987年,市粮食局投资2170万元,在厂内新建一座面粉车间。1989年9月,新建车间投 产,安装无锡产磨粉机14台。从法国引进清粉机、打包机,年加工小麦能力6万吨。 鉴于双合盛火磨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为利用双合盛火磨声誉,便于开展国内外面粉贸易, 1990年经市政府批准将第五制粉厂正式命名为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 1990年,双合盛面粉厂占地面积32904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拥有主要生产及 辅助、监测设备324台(套)。全厂固定资产原值3099万元,净值2300万元,面粉年产量5.5 万吨。飞马牌特制二等面粉被评为省优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