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科 研 第一章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职业病预防 哈尔滨市职业病防治院程英权、吴素云等,从1962年开始,通过15年的观察研究,提出 了轻度纤维化特殊类型尘肺的新观点,否定了国内外“沉着症”的观点,得到公认。获1977 年哈尔滨市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哈医大等单位,从1964年开始,在五常县兰花公社经多年调查研 究观察,发现在稻田中牛粪里有一种病原体,它是隐藏在稻田水中的寄生虫,进入人体皮肤 后引发疾病,认定为稻田皮炎。提出一套预防措施,并研制成一种药膏,防止了稻田皮炎的 发生。市防疫站的孙保珩、张素兰与兽医研究所的李志华共同撰写《稻田皮炎病防治研究》,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黑龙江省职业病防治所王文举、常莹华等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于1978—1981年 完成治疗矽肺新药——羟基呱喹的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证明羟基呱喹治疗矽肺的有效药物, 这一成果已被国内采用,在国际上列为有效药物。获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成 果一等奖。 黑龙江省职业病防治所冯克玉、刘福环等,于1981年完成女工铅过量接触对子女健康影 响的初步研究。在蓄电池厂通过对72名女工和72名幼儿采血、尿检查证明,这些人体内含铅 浓度超过标准几倍到几十倍,女工铅的吸收率为62.5%,尤其对孕期及哺乳期女工危害更 大,中毒发病率为5.6%。根据这一研究结果,采取了相应措施,保护了妇女和儿童健康。 此项研究成果获1985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