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木材制品工业 第五章 其他木制品制造业 第二节 牙 签 1963年,“五一”木制品生产合作社承接省对外贸易厅和手工业管理厅出口白桦木牙签 试生产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合作社自筹资金4.5万元,翻新300平方米简易厂房作牙签 生产车间。同时,组成牙签试生产小组,在单板旋机上加上刨刀旋出木片,针切冰棍杆机改 制成功牙签机。经过试生产,切出的牙签样品大头不圆,小头不方,且每班只能生产10公斤, 远达不到出口需要。1964年6月,牙签试生产小组赴广东省肇庆市富园牙签厂参观学习。学 习后,在无技术人员、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由老工人带领,用皮带车床、牛头刨床和小钻 床等简单生产设备,自己设计、制造部件,制成第一台切牙签样机。通过多次调整,切出的 牙签和造形不一样,产品合格率只能达到40%,不能进行批量生产。针对这些问题,在道外 区手工业管理局帮助下,聘请市先进技术经验交流馆专家,多次研究、鉴定,把主轴2个曲 拐连动改为1个曲拐连动,把偏心连接瓦由青铜瓦改为铁青铜瓦,铜送料滚用直纹滚花机改 用45#钢麻纹滚花机,铜件滑轨改为钢件。通过改进以后,试车生产,设备运行正常,送料 稳定,切出的牙签规格整齐一致,达到小头方,大头圆的质量要求,设备转数由原每分钟800 转提高到1440转,单机每班产量由20公斤左右提高到35公斤以上,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70% 以上。设备定型,开始进行批量生产。1965年,合作社与省对外贸易厅正式签订20万磅牙签 出口合同。当年,出口牙签253890磅,超额25%完成合同规定任务。 1985年,工厂为扩大生产,改变牙签(白木)销往香港,由香港等地区进行增白,然后 转销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状况,经对国内、国外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决定将牙签更新换代, 试制漂白牙签。工厂自筹资金1万元,市人民政府投科研费1万元,改建1套年产10—20万磅 漂白牙签设备,扩大了干燥室,新建蒸煮池和6个不锈钢漂白罐。参照外地技术和工艺,结 合东北地区特点,选用浓度25%的双氧进行新的3个主要阶段漂白工艺,强化清水冲洗和恒 温控制,在水中加入二胺软水剂,使其软化;在漂白液中加入保险粉,使之白度稳定。生产 出的牙签,白度达到70%,完全符合无毒无菌的卫生要求。当年,生产漂白牙签3.9万磅, 实现利润1.95万元。1986年,生产漂白牙签6.62万磅,实现利润3.2万元。产品销售到国 内17个省、市和自治区。1990年,牙签的产量414961磅。其中普通牙签321250磅,漂白牙签 90973磅,出口牙签2438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