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经 济 第二章 经济实体 第二节 侨办企业 1982年3月,市侨联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市侨联集资兴办企业章程(草案)”,8 月,市侨联常委会批准,颁布了《哈尔滨市侨联集资兴办企业试行章程》,集资兴办企业的 目的是:“发扬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祖国建设中多做贡献;为安排归 侨、侨眷待业青年,举办归侨、侨眷集体福利事业积累资金。”第一期集资15.2万元。市 侨联与市通江晶体管厂签订协议,双方合作于深圳市兴办“通华电子有限公司”。到1985年 末,合同期满,合作终止,通江晶体管厂返还市侨联第一期投资15.2万元,市侨联分得红 利14.25万元。市侨联将集资款连同股东应得的红利返还参加集资的股东。 1984年2月25日,市侨联五届七次全委会,讨论通过《关于第二期集资办法的若干补充 规定》,第二期集资37.1万元。市侨联同市房地局第三房屋开发公司合作,引进一套富士 彩色冲印设备,兴办华侨彩色扩印社。该社于12月26日正式开业,1987年3月,市侨联同市 房地局协商,将彩色扩印设备及材料转卖给市房地局第三房屋开发公司,设备折价50.3万 元。之后,第二期集资股金及股东应得的红利返给股东。 1984年,为安排待业青年,市侨联企业管理办公室接管了南岗区街道企业"友谊电器厂", 入股3万元,创建了第一家生产型侨资企业。 1984年8月2日,经市计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华侨企业公司,加强了对侨资企业的领导。 1986年市侨办与市侨联分设,华侨企业公司仍由市侨联领导。到1990年末,市侨联直属企、 事业单位有: 哈尔滨华侨企业公司 1986年市侨办、市侨联机构分设后,市华侨企业公司划归市侨联领导,主要任务是引进 资金、技术,咨询服务,兼营贸易信托,并负责管理所属企业。该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资金来源为归侨、侨眷集资。1990年末,共有职工30人。公司设 办公室、业务部、财务部,地址在南岗区颐园街3号,法人代表:王连德。附属企业哈尔滨 友谊华侨商场。由归侨、侨眷集资22万元,1988年12月创办。该商场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 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经营家电、金银手饰、烟酒,并批发服装,年销售额310万 元,纯利润20万元,上缴税金10万元。职工26人。地址在南岗区奋斗路404号。 哈尔滨市友谊电器厂 该厂1984年3月由市侨联接管,投资3万元,主要生产电焊机、兼营小型变压器,为集体 所有制企业。职工13人,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到1990年末销售总额达258万元,上 缴税金19万元,获纯利润28.7万元,6年共上交市侨联管理费5.3万元。法人代表:顾嘉章。 市侨办经济实体从1987年创办,到1990年末,已经逐步形成了旅游、工、商、贸、医疗、 高科技于一体的侨办经济实体。所属企事业及其附属单位,已达13家。 哈尔滨市中国旅行社 1986年5月28日,哈尔滨市中国旅行社划归市侨办领导,暂定事业编5人,同市侨办对外 经济联络处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个名义)。1987年1月13日,哈尔滨市中国旅行社正式 成立。其任务是接待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以恪守信誉,交友联谊,热情接待,优 质服务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广泛联系,增进了解,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激发华侨、 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等爱国爱乡热忱,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做出贡献。内部机构设 接待部、外联部、人事财务部、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哈尔滨火车站前北苑宾馆大厅内。职工 15人,总经理及法人代表姜勇先。至1990年冰雪节,共接待海外华侨等3885人次,国内游客 1564人次。创汇131万美元。 为适应哈尔滨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1990年10月18日,哈尔滨市中国旅行社承办的 "哈尔滨--香港--哈尔滨国际直航"包机业务正式恢复通航。12月,哈尔滨市中国旅行社正式 建立了第一个直属企业--哈尔滨旅游国际航空公司,除专营哈尔滨至香港包机业务外,还开 设电脑联网,预售国内和国际机票。职工15人,法人代表姜勇先。 哈尔滨红十字华侨医院 哈尔滨红十字华侨医院,于1988年筹建,1989年3月12日经市卫生局批准正式开业,为 归侨、侨眷集资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市侨办管理,业务受市卫生局指导。 该院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老年康复治疗为特点的专业医院,面向华侨、外籍华人、 港澳台同胞等服务,也为哈尔滨市归侨、侨眷及全社会服务。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妇 幼保健科、按摩整骨科、针灸理疗科、中心制剂室等13个科室,拥有病床200张。至1990年 末共有职工112人,固定资产5万元。已收住院患者2926人,门诊诊疗5621人次,接待海外侨 胞和港澳同胞100余人,为归侨、侨眷免费体检1400人次。院长李春阁。地址在香坊区红旗 大街95号。 哈尔滨绿岛自动化电脑公司 哈尔滨绿岛自动化电脑公司,于1988年5月创办,为归侨、侨眷集资兴办的集体所有制 企业,隶属市侨办领导,共有资金30万元。主要业务是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信息处理 等技术密集型综合服务,设数据工程部、产品事业部和技术培训部,职工33人。先后完成了 黑龙江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一、二期工程,并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微机录入操作员。 至1990年末共创效益152.6万元,利润29.2万元。公司地址在南岗区大直街。法人代表顾 椿。 哈尔滨市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 哈尔滨市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前身是哈尔滨市华兴公司和哈尔滨市华侨旅游侨汇服 务公司。哈尔滨华兴公司是1987年5月26日经市计委批准组建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创建初期, 仅有5人,租用一间办公室,用10万元借款开展业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任务是通过中 国华兴公司驻外机构,与国外华侨社团建立经济联系,为哈尔滨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人 才服务,后迁至南岗区革新街副3号。哈尔滨市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是为解决哈尔滨市 侨汇物资和旅游商品供应,于1988年4月成立的,与哈尔滨华兴公司合署办公(一套机构), 人员编制25人,营业部设于南岗区民益街32号。 1990年4月,哈尔滨华兴公司在道里区中央大街51号新建营业大楼,总面积2317平方米, 同年9月28日,哈尔滨市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正式营业,它以"顾客至上、信誉第一"为宗 旨,以"高档精,中档新"为经营方针,经营侨汇商品和外汇商品。公司总经理及法人代表于 晨。截止1990年,市侨汇公司职工共143人,固定资产689万元,累计销售金额5088万元,利 润408万元,上交税金145.6万元,创汇239万美元。附属单位: 哈尔滨美琪化妆品有限公司 市侨汇公司与新加坡美琪化妆品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生产 化妆品及洗洁剂系列产品。厂址在哈京公路15.8公里处,法人代表于晨。 哈尔滨侨谊美术装璜部 主要经营室内装修、牌匾及工艺美术品生产,职工26人,1990 年开业。地址于道里区中央大街51号,法人代表于晨。 哈尔滨华侨经贸集团公司 哈尔滨华侨经贸集团公司,于1988年2月成立,是以哈尔滨华侨商场为主体的集团经济 实体,设劳资科、财务科、经贸科、业务科、办公室,职工28人。办公地址于哈尔滨华侨商 场内,总经理及法人代表李雨贤。所属单位: 哈尔滨华侨商场 1986年下半年开始筹建,于1987年1月营业,当时包括经理在内,只 有5人,租用70米营业室,自筹资金5万元。开办宗旨是安置归侨、侨眷子女就业,为归侨、 侨眷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来哈尔滨旅游观光购物提供服务。1988-1990年12月,商场租用 北苑饭店为营业厅,营业面积扩至1400平方米,经营时装、百货、家用电器等,职工293人, 其中安置归侨、侨眷子女87人,经理及法人代表李雨贤。 北方家俱厂 1985年10月建立,主要生产经营铁木家俱、金属保险柜、卷柜。职工24人, 地址道里区新阳路277号。 江南百货商场 1987年2月建立,主要经营百货、针棉织品、五金交电、建材。职工41 人。地址在南岗区邮政街87号。 华侨服装毛皮厂 1990年6月建立,主要经营毛皮制品和服装加工,职工12人,地址在 南岗区红军街74号。 黑河市华侨商场 1988年7月哈尔滨华侨经贸集团公司与黑河市侨办所属侨龙商场合资 创办,主要经营百货、家电、针棉织品、建材、土特产品,职工20人。地址在黑河市中央大 街。 广州龙华酒店 1990年华侨经贸集团公司投资400万元在广州开办,设有客房、餐厅、 商场等综合服务设施,职工150人。地址在广州市广源西路19号,法人代表李雨喜。 哈尔滨华侨经贸集团公司为了适应经营发展的需要,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筹将哈尔 滨市第一医院门诊大楼改建成现代化商场--华联商厦。截止1990年,该集团公司(含所属6 家企业)固定资产294.8万元,实现利润630万元,上交税金22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