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毛纺织业 第一章 毛 毯 第一节 纯毛提花毯 裕庆德毛织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纯毛提花毯的厂家,1924年9月开始生产。纺织设备为 德国产“古生”提花毛织机。以东北地区羊毛为原料,生产纯毛提花毯。 1926年,以高薪聘请波兰技师,采用特殊工艺,使毛毯质量可与波兰毛毯媲美。采用 “太少狮”商标,年产9万多条,不仅畅销东北地区,而且出口日本和朝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裕庆德毛织厂经营陷入困境。1932年,松花江洪水泛滥, 工厂遭受水灾,生产设备损坏严重,停工数月。1933年恢复生产后,仍不景气,仅生产毛毯 4.1万条。1934年只生产3万条。 1937年10月,裕庆德毛织厂被迫归属日商“满洲钟渊纺绩株式会社”,改名为康德毛织 厂。11月15日,工厂发生火灾,将纺纱设备全部烧毁,损失约40—50万元。钟渊纺绩株式会 社投资60万元,大兴等保险公司赔偿50万元,从日本购置2台梳毛机、4台走锭细纱机,共计 960枚纱锭,并扩建了厂房。1939年秋恢复生产后,康德毛织厂停止了纯毛提花毯的生产, 改产军毯和军需呢绒。1945年日本投降后,松江省实业厅接收了康德毛织厂。1948年组建为 东北毛织厂。 1949年秋,东北毛织厂恢复毛毯生产,当年生产毛毯3万条。1950年,生产班次由一班 改为两班,年产毛毯6.98万条。产品品号为6501,质量较好。1952年,增加5台提花机,毛 毯年产量达18.47万条。改品号为6502。纯毛提花毯被纺织工业部评为“优秀新产品奖”。 1954年,东北毛织厂改名为哈尔滨毛织厂。“一五”计划期间,企业由两班生产改为三 班,纯毛提花毯产量不断增加。1955年开始出口,至1956年末,共生产毛毯61.33万条。 1958—1968年,哈尔滨毛织厂对旧设备分期分批地进行更新和改造,新安装国产BC272 梳毛机、BC582、BC584环锭细纱机和H213、H212A毛织机计91台,纺锭2800枚;更新和增添 了拉幅烘干机、缩机、洗机、起毛机等染整设备;将25台德国产古生提花机上的木制机构改 成铁木机构。 “文化大革命”期间,纯毛提花毯质量大幅度下降。1977年以后,生产秩序日趋正常, 纯毛提花毯质量不断提高,产量稳步上升,至1979年产量达34.5万条,出口8.2万条。1980 年,银鹅牌6502纯毛水纹提花毯被评为纺织工业部和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1年,在传统 的工艺和生产经验基础上,哈尔滨毛织厂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用新西兰46支优质进口羊毛 研制成卧虎牌纯毛水纹提花毯。1982年出口4.4万条,以后逐年增加。1983年,全国毛毯质 量评比,卧虎牌毛毯获国家质量银牌奖。1984年,卧虎牌65012三色纯毛提花毯被评为黑龙 江省优质产品。1987年,卧虎牌纯毛提花毯再获国家质量银牌奖。卧虎牌65012三色纯毛提 花毯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 1989年下半年,纯毛提花毯出口受阻,出口量由1988年的11.6万条下降到3.7万条, 销售转向国内市场。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用户的需要,1990年,卧虎牌毛毯在保持传统风格基 础上,向淡雅、明快、宽幅的方向发展。工厂利用改装的2台宽幅织机,年产4500条。 1990年,哈尔滨毛织厂有94台生产纯毛提花毯的提花织机及相应的原毛加工、梳纺和染 整设备,产品有8个花色品种。全年产量9.5万条,出口外销5万条。1955—1990年,哈尔滨 毛织厂共出口纯毛提花毯272.2万条,占全市出口毛毯的58.6%。 纯毛提花毯生产工艺流程: 洗毛→散毛染色→合毛→梳毛→纺纱→络纬、棉纱整经→织造→坯布→检查→生修→洗 毯→脱水→缩绒→拉幅烘干→钢丝起毛→作弯→脱水→拉幅烘干→刷毛→中检→裁条→缝边 →扎商标→成品检查→包装入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