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专业计划 第五章 科学技术计划 第四节 “三五”、“四五”计划 一、“三五”计划 1966年计划,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提出了要求,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试验 活动,扩展科研项目与新产品试制成果的移植,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工业方面重点研 究与赶超的项目有仪器仪表、半导体、无线电、电子计算机、玻璃钢应用、机械设备、新光 源、新型材料、真空设备、石油化工;支援农业方面,要求积极组织新产品试制,对已有的 成果尽快移植到生产;农业方面要求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到农村,在生产实践中研究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的措施,如优良种子、农机具配套,简易高效水泵,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问 题。5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科学研究单位和科技人员受到冲击。但是上半年作了大量 工作,企业的新产品试制和改革新工艺等工作下半年仍在继续进行。1966年科学研究机构比 1965年增加3个,其中市属增加1个,全市全年完成研究项目1257项。 1967年和1968年,没有制定年度计划。1969年计划要求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工作,重 点面向国防、军工和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1970年计划提出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群众 运动,要求解放思想,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创造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 备、新产品,把工业生产水平提到新的高度。当时在工业大会战中提出的单晶硅、单晶锗等 带有科学研究与攻关性质的项目,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一哄而上,盲目性大,没有成功, 并造成经济损失。 “三五”计划期间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各年完成的科学研究项目都比1965年减少。 科研机构1970年达到37个,其中市属7个。全市研究人员1970年减少到2822人,比1965年下 降5%,完成的科研项目1970年为132项。 二、“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设想,要求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广泛 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要求加强土武器和战备通讯器材的试制工作;积极研 究并推广钢铁生产的新技术,发展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机械产 品,推广无屑加工新工艺。加强发动机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工程塑料、 霉制剂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工作,创出高强度、耐高温、耐磨、耐压、耐腐蚀等各种非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可控硅,加强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促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大力发展 电子原材料生产,提高元器件的自配能力,突破固体电路、微波器件、集成电路的新技术,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此期间特别是1972年以后的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完成的科研项目在波动中有所发 展。1972年完成的科研项目382项;1973年完成450项;1974年完成280项;1975年全市科学 研究机构增加到64个(市属增加到19个),研究人员增加到4722人,完成研究项目450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