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毛纺织业 第二章 呢 绒 第二节 精纺品 1960年,为了填补黑龙江省毛精纺品生产的空白,中国纺织工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委员 会批准,在哈尔滨毛织厂扩建精梳5000枚纺锭工程,总投资400万元。1961年,由于国家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梳5000枚纺锭工程“下马”,项目停建。 1963年,纺织工业部、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精梳5000枚纺锭工程重新“上马”。由 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年产毛精纺品能力为110万米。1964年进行设备安装, 主要有B581细纱机13台(计5304枚纺锭)、H221织布机30台、H212织布机60台及染整设备。 10月试生产13个品种,包括纯毛华达呢、凡立丁、哔叽等7种,粘胶与锦纶混纺华达呢、凡 立丁2种,纯粘胶、锦纶华达呢、凡立丁等4种。1965年正式投产,年产50.19万米,一等品 率为92.45%。 1966—197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破坏,产量降低、品种减少、质 量下降,一等品率由90.77%下降至3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通过整顿,加强管理,生产秩序逐渐好转,产品品种增加, 除纯毛华达呢、凡立丁、啥味呢外,还生产了毛涤华达呢和毛涤花呢。毛涤产品以易于洗涤、 价格适中等特点,成为畅销产品。1981年,24017纯毛华达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5 年,21028纯毛啥味呢、24044毛涤花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86年,哈尔滨毛织厂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了精美呢,原料配比为羊毛70%,粘胶(或腈 纶)30%,纬纱为16支单纱,经纱为24支合股纱,采用精梳设备生产粗梳风格的产品。色号 形成系列,适于制作女式时装大衣、套裙,年产量为6万米。1987年,21505啥味呢、22035 纯毛华达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83—1988年,哈尔滨毛织厂产品主要有纯毛华达呢、纯毛彩格呢、芙蓉呢、条格呢、 直贡呢、凡立丁、啥味呢和女式呢等,其中纯毛啥味呢和毛涤花呢出口美国20万米,创汇 128.7万美元。 哈尔滨市生产精纺品的另一家企业是哈尔滨第二毛纺织厂。1981年8月,经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批准,将原哈尔滨玻璃纤维厂改建为哈尔滨第二毛纺织厂。生产规模为精梳1万枚纺 锭,首先安装的5000枚纺锭为国产设备,后5000枚纺锭为引进设备,总投资为5988万元。为 加快改建步伐,工厂采取边基建、边安装、边试产的方针,并提前分批选派企业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技术工人出国考察和到兄弟工厂培训。第一期工程于1984年7月1日投入 试生产,生产的毛毛牌纯毛斜绒,被评为哈尔滨市优质产品,精纺粗花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 质产品。1986年2月26日,精纺锭1万枚全部投产,共有纺织染设备299台。当年,精纺粗花 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87年,哈尔滨第二毛纺织厂大批量生产毛涤马裤呢,产销平衡,实现利润42.4万元。 1988年,原料市场放开经营,价格上涨,精纺品市场出现疲软现象。工厂大力调整产品 结构,淘汰了纯毛产品和低比例化纤混纺产品,开发了高比例化纤混纺产品,主要品种有毛 涤花呢、毛涤腈格呢、毛腈斜绒、毛涤马裤呢等。其中,毛腈斜绒形成色号系列,花色繁多, 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1988年,毛毛牌精纺花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9年,毛毛牌 毛涤马裤呢、纯毛华达呢被评为哈尔滨市优质产品。 1990年,哈尔滨第二毛纺织厂成功地试制了高比例膨体腈纶精纺品,包括毛腈斜绒、毛 腈女式呢和毛腈花呢3个品种十几个花色。当年,毛毛牌腈纶斜绒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90年,哈尔滨市共有精梳毛纺纱锭1.5万枚,毛织机230台。年产量为255.1万米。 1965—1990年,哈尔滨市共生产精纺织品2952.63万米,其中出口20万米,创汇128.7 万美元。 精纺织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条染和疋染有所区别: 原料打包入库 选毛→开毛→洗毛→烘毛——————→合毛→梳毛→头针→二针→三针→精梳→末针→ 松球→条染→复洗2—3道针梳→精梳→末针——→混条两次→头道→二道→三道→五道→六道 纯毛产品 粗纱存放 蒸纱 毛纱入库 ————→七道————→细纱→并线→拈线——→槽筒————→整经、络纬→穿综→织布 →坯检→生修→复查→烧毛→洗呢→吸水→煮呢→吸水→烘干→中检→熟修→刷毛→剪毛→ 刷毛→蒸呢→电压(毛涤产品热定型)→成检→打包入库 精纺品的疋染产品工艺流程: 原料打包入库 毛条入库 选毛→开毛→洗毛→烤毛——————→合毛→梳毛2—3道针梳→精梳→末针————→ 配重 粗纱存放 毛纱入库 混条→头道→二道——→三道→五道→六道————→细纱→并线→拈线→槽筒————→ 整经→穿综→织布→坯检→生修→洗呢→吸水→煮呢→吸水→染色→吸水→煮呢→吸水→烘干 →中检→熟修→刷毛→剪毛→刷毛→蒸呢→成检→打包入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