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工具制造业 第四章 磨具磨料 第一节 陶瓷砂轮 陶瓷砂轮,是与各种磨床和砂轮机配套使用的砂轮。50年代初,哈砂轮厂只生产碾米砂 轮。1957年,国家粮食部和粮食科学研究所,设计出横式米机,并经无锡食品机械厂试制成 功。这种米机与国内使用的清水式米机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而且碎米率很低。当时 与该米机相配套的碾米砂轮尚无工厂生产。哈砂轮厂接受该产品的研制任务,经过多方学习, 反复实验,克服重重困难,于当年定型投产,解决了当时粮食加工机械缺乏配套产品的困难。 1960年,研制出碾米三号砂轮螺纹开槽机,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期间该厂派专业人员去天 津、北京、沈阳苏家屯等砂轮厂参观学习。回厂后,经过反复试验,试制出工业用陶瓷平行 砂轮。当时,生产设备简陋,靠手搬压力成型、大锅混料,职工劳动强度大,产品外观质量 差,只能生产直径150—300毫米5种规格的工业用陶瓷砂轮,年产量45吨,供不应求。1961 年,购进13台砂轮表面加工专用机床,1台350吨压机,并自行设计制造了砂轮回转机和平衡 机等检测设备,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年产量增加到800吨。 产品规格扩大到直径400—500毫米,由单一的平行砂轮发展到筒形、碗形、杯形、碟形等品 种。1964年,哈砂轮厂生产的碾米三号砂轮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国 外用户普通反映该产品质量稳定,性能良好。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质量信得过产品”。此 后,又研制成功为NS15、18型日产30吨、50吨、80吨米机配套的碾米四、五、六号砂轮,为 国内碾粮加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年,在全国质量评比会上,陶瓷砂轮获磨削性能第一名, 销量日益增多。1971—1972年,由技术室主任姜延宏自行设计出1台1600吨压力机,这是国 内首创的压制砂轮专用大型压机。用这台压机生产出直径500—900毫米大砂轮,为瓦房店轴 承厂、北满钢厂、哈轴承厂等工厂解决了生产急需。1973年,该厂将四座倒烟窑改成烧油隧 道窑。这条长52米、平均宽2.8米、高2.4米隧道窑于1974年竣工投产,陶瓷砂轮年产量由 800吨提高到1800吨,废品率由10%降低到4%。 1974年,受一机部委托,哈砂轮厂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碾米砂轮专业标准,即部颁标准 《碾米砂轮》(GB1270—76)。1985年,重新加以修订,获国家技术监督局技术进步奖。 1980年5月,经市经委批准,将原隧道窑由烧油改为燃热煤气。用热煤气烧砂轮是世界 首创。1984年10月正式投产,并利用隧道窑的余热改造了砂轮干燥室。投产当年,工厂由亏 损转为盈利,实现利润22万元。这项改造为天津砂轮厂、梅河口砂轮厂、徐州砂轮厂的隧道 窑建设改造提供了经验。1986年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0年,哈砂轮厂根据市场的需要,研制成功磨钢球砂轮。这种砂轮,粒度细、硬度高、 密度大、组织均匀、使用寿命长、加工效率高,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 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