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石油化学工业管理 哈尔滨解放前,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都是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手工操作, 企业管理都属经验管理形式。 哈尔滨解放初期,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哈尔滨企业公司和哈尔滨实业总公司,统管全市公 私合营和国营企业。在此期间,国营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 会制度。1952年,哈尔滨石油化工行业统归哈尔滨市地方工业局管理。 1953—1958年,哈尔滨石油化工行业学习了苏联的企业管理经验,推行计划管理,实行 生产作业计划和按生产图表组织生产。建立了三级管理生产制度,实行了技术管理,建立了 生产核算制度。1955年6月,石油化工行业划归哈尔滨市第二工业局管理。1956年5月,石油 化工行业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1960年,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局成立,主管全市的石油化工企业,为哈尔滨石油化工管理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化工行业都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但由于受“大跃进” 的影响,生产管理上急于求成,忽视科学管理及合理的规章制度,结果造成无章可循、有章 不循的局面。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过3年多的整顿和调 整,石油化工管理制度普遍地建立和健全起来,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的管理制度被错误地认为是“管、卡、压”,基本上都被废 除。1969年,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普遍建立了工厂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 72年,全行业开展“学大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三老四严”,建立了适合石油化 工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开展“一类岗”、“先进班组”活动,加强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建设轨道上来,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0年开始,先后进行了 恢复性企业整顿和全面企业整顿,企业管理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1983年6月,哈尔 滨市化学工业局作为试点单位改为哈尔滨市化学工业总公司,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改为实体性 经济体制。1985年8月又改为哈尔滨市石油化学工业局。 1986年,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企业升级和现代化管理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各种 经济责任制逐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90年创无泄漏工厂6家、清洁文明单位2家,“六好 企业”3家,促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1990年11月19日,哈尔滨市石油化学工业局作为 全市改革试点,改为哈尔滨石油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