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民国十四年) 1月1日 东省特别区公布《不动产登记条例》。 1月4日 孙中山派朱霁青到哈尔滨宣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 哈尔滨国民会议筹备讨论会成立。 1月5日 东省特别区法院和警察总管理处查封香坊霍尔瓦特将军府。 2月1日 哈尔滨市政局创办兽医处,并拟定《组织大纲》和《防范中疫规则》。 2月11日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兼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朱庆澜辞职,张作霖令吉林督办张焕相暂兼护路军司令,吉林省长王树翰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2月12日 哈尔滨青干学校、平民周报社、平民学社致电国民会议促成会及全国各法团,声明善后会议无人民代表参加,擅行开会,与贿选无异,故不承认其一切决议。 2月14日 哈尔滨及特别区轮船业者致电张作霖及吉、黑两督办,要求收回松花江航行权。 2月15日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吉谢廖夫离职归国,中东铁路理事格兰德兼任苏联驻哈总领事。 2月17日 日本人君司义男以驻哈尔滨外国领事团代表身份参加市公议会。 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26日,召开哈尔滨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筹委会,中共党员陈晦生、刘天佑为筹委会成员之一,参与组织领导工作。 3月14日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处长王顺存辞职,金荣桂复任警察总管理处处长。 3月27日 中东铁路工业维持会、国际协报等14个团体在傅家甸青年会冒雪开会,悼念孙中山先生。《平民周刊》等报刊发表追悼孙中山专刊。 3月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开始将市内部分原俄文街道名称改为中国街名。 △ 哈尔滨市政局决定改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董事会。废除选举制,会长、议员及董事改由政府委派;议长、常务董事、内部职员改用华人;取消俄文改用汉文,会章用华俄文合壁方式过渡。此举受到俄、日等外国势力反对。 △ 东正教大司祭沃兹涅辛斯基在哈尔滨创办《信仰与生活》宗教杂志。 4月8日 美国原驻奉天(今沈阳)领事索克宾到哈尔滨,接任美国驻哈领事。 4月10日 旧边业银行解散,张学良独资开办新边业银行,并在哈尔滨设立分行。 4月26日 哈尔滨俄文版《论坛》报宣传共产主义,号召打倒资本家,被警察总管理处查封(该报1922年8月16日在哈创刊)。 4月 哈尔滨胶合板厂在香坊开业。 5月1日 哈尔滨、满洲里及中东铁路苏联工人举行"五一"庆祝集会,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规定种种限制条件,并派军警严加监视。 5月3日 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山内四郎离职,天羽英二继任。 5月15日 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童工罢工,要求平等待遇。第三区警察前往镇压。 5月29日 东省特别区法院公审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和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处长关达基等侵吞路款案件。 5月 滨江县知事张书翰调任宾县知事。谭书绅署理滨江县知事。 6月8日 哈尔滨各界人民得知"五卅惨案"消息,义愤填膺,傅家甸青年会发起成立"救国会",召开救国大会,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斗争。 6月14日 哈尔滨外交后援会在傅家甸商会开会,致电北京政府,请为"严重抗争",并决定捐助上海工人和学生。 6月15日 "哈尔滨学生五卅后援会"致电上海《申报》馆,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的斗争,并募捐资助。 6月18日 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实行罢工,决定将罢工增加的当月工资捐献给上海、汉口罢工工人和学生。 6月24日 市公议会会长金斯辞职,巴拉佐夫代理。 6月25日 市公议会董事会拨出义州街(今南岗果戈里大街)地号,修建基干特电影院(今亚细亚电影院)。 △ 三十六棚工人举行反对日、英帝国主义惨杀同胞雪耻大会。募捐团募集捐款,支援上海汉口罢工工人。 △ 三十六棚苏联工人大会决定,每人捐献工资的5%,支援上海、汉口罢工工人。苏联职工联合会主席巴陶立亲自将捐款送往上海。 6月28日 哈尔滨妇女协进会成立,会长才镜石。 6月 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成立,吴丽实任特支书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吴宝泰、高诚儒,许公学校的赵尚志等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此间,中共中央及北京区委先后派中共党员高洪光、韩乐然等来哈工作。此时哈尔滨的党员增至20余人。 △ 赵尚志在许公学校读书,发起成立学生会,任副会长。这是哈尔滨大、中学校最早的学生会。9月,赵尚志去广州就读黄埔军校。同年6月,经中共哈尔滨支部负责青年工作的彭守朴介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4日 "哈尔滨国货维持会"成立,宗旨"反抗外侮图自强"。 7月9日 金斯再任市公议会会长。 7月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加入驻"哈尔滨十一国领事团"。 △ 根据中共"四大"精神,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书记吴丽实派共产党员陈晦生、彭守朴、海涛(又名海明涛)等,同在哈的国民党员朱霁青等人,组建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国民党哈尔滨特别市党部。吴丽实等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 8月8日 哈尔滨妇女协进会在傅家甸天仙第一大舞台义演募捐,援助上海工人罢工运动。 8月15日 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以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名义,在埠头中国十四道街创办《东北早报》。张昭德任主笔,陈晦生、高洪光为编辑,李直斋校对和发行。9月,任国祯由奉天来哈,参加该报工作。 8月23日 于冲汉接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8月27日 苏联驻中华民国大使加拉罕归国途中到哈尔滨。30日,加拉罕出席三十六棚铁路职工联合会召开的欢迎大会,并发表演说,严厉谴责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相勾结,压迫中国工人的罪行。 8月 东省特别区要求增加董事会中国议员,因驻哈尔滨领事团阻挠,未能通过。 △ 呼海铁路公司设立工程局局址在哈尔滨江北松浦。 △ 黑龙江省长公署令,撤销松北市政局,改为松浦(今道外区松浦镇)市政管理处,附设于呼海铁路工程局。 △ 马忠骏辞去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职。 9月6日 傅家甸基督教青年会召开"五卅"惨案报告会。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书记吴丽实,共产党员张有仁、赵尚志等在报告会上发表讲演。 9月8日 张作霖具保,东省特别区地方审判厅释放拘押的原中东铁路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地亩处处长关达基、经济调查局局长米哈依洛夫和会计处处长司路普宁等人。 9月9日 储镇继任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 9月28日 曾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兼佛教会长朱庆澜,主持修建的哈尔滨极乐寺正式开光。 9月30日 中东铁路公司督办鲍贵卿辞职,刘海泉继任。 △ 滨黑铁路马家船口--呼兰间开始铺设路轨。 9月 私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办,设立文科和数学科。 △ 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封闭中东铁路管理局学务处,强行收回把持的教育权。 10月3日 香坊新车站落成。 10月18日 意大利驻中华民国公使乌吉斗里沃赛到哈尔滨。 10月23日 俄国人房产主公会改组,改称哈尔滨中俄地主、房产主公会,并通过新章程。 10月25日 哈尔滨国货维持会致电北洋(北京)政府关税特别委员会,要求关税自主。 10月 哈尔滨--安达开通长途电话。 △ 在哈尔滨党团组织支持下,哈尔滨傅家甸益发合店员纪锦章、刘兴汉,庆泰粮栈店员刘秉哲发起成立哈尔滨店员联合会。 11月28日 张焕相代理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 哈尔滨成立戒严司令部,张焕相任司令,金荣桂、张贵良、赵金麟、吴德麟为副司令,宣布戒严。 11月 吴德麟任滨江警察厅厅长。 12月12日 哈尔滨戒严司令部发布布告,禁止现洋、现金、银块出境,禁止携带大宗纸币出入境。 12月16日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领事菲利浦去职,柏达继任。 12月 中共哈尔滨党组织遭破坏,陈晦生、彭守朴等被捕。 △ 哈尔滨市立音乐学校开办。 △ 投资250万元,资本10万元,发电量5 000千瓦的哈尔滨发电厂建成。 是年 白俄把持的市公议会、市公议会董事会将立法与行政分开,另选金斯为市公议会会长(议长),基申科专任董事会会长(董事长)。 △ "滨江自强女子工厂"在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开办。 △ 双合盛改称为双合盛有限公司,张廷阁任经理。 △ 中东铁路机车试行烧木柴改烧煤炭。 △ 立陶宛、比利时在哈尔滨设领事馆。 △ 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派楚图南到哈尔滨从事青年运动。楚图南先后任普育中学、广益中学国文教员,并与共产党员韩乐然在学生中成立了读书会。 △ 俄东正教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在秦家岗歪斜街(今南岗区曲线街)建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