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无机化学工业 第五章 化肥工业 第一节 普通过磷酸钙 1952年,松江省工业厅工程师傅宝增帮助松江化学厂利用生产骨胶的副产品——脱胶骨 块,和硫酸混合搅拌,试制成功普通过磷酸钙(磷肥),由于骨胶产量低,满足不了化肥生 产的需要,没有投入生产。1953年,工厂使用昆阳磷矿砂和越南进口的磷矿砂做原料,开始 批量生产,成为我国生产磷肥最早的厂家。当时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将矿石用石磨碾成粉 状,放进地坑里衬有铅板的木槽中,加入水和硫酸,达到规定浓度后用木耙搅拌,自然固化 后再挖出堆垛熟化即为成品,日产量6吨。以后又增加7个搅拌木槽,日产量达到16吨。由于 农民不了解过磷酸钙的效用,不敢购买,致使产品积压。经供销人员四处推销,宣传产品功 效,并以试销方法供给东北各大国营农场及有关县、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很快打开销路, 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1954年,省工业厅为扩大松江化学厂磷肥生产能力,投资94万元,由杨庆礼工程师设计 安装了1套半机械化装置,新建两座化成室,安装了罗茨混合锅、搅拌机和通风设施,取代 过去麻袋包装,地下木槽,由运输机代替马车和手推车倒运。改善了操作环境,减轻了劳动 强度,年产量达到3万吨。产品销售到省内各大国营农场和各县的生产资料公司及糖业公司, 当年获利80万元。 1964年,国家投资109万元对磷肥装置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由杨淑珍、王国诚、谢裕宝 工程师负责这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增设配酸设备控制混酸浓度;新建矿粉圆盘给料机实现 连续下料,代替了托滚式回转化成机;增设1套三桨立式搅拌机提高搅拌能力。整个改造工 程于1965年5月完成,6月投产。年生产能力由过去3万吨提高到5万吨。1978年化工总厂被化 工部评为全国小化肥红旗单位。 1979年,国家投资96万元在原车间再上1套年产5万吨磷肥的生产装置。由于福云工程师 等设计、施工,于1980年2月建成投产,使磷肥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年产10万吨。 1981年11月又对原料工段进行技术改造。新建风扫磨设备,代替了2台干燥机和1台球磨 机,使能通过100目筛眼的磷矿粉由70%上升到92%以上,提高了磷肥转化率,产品由四级 品提高到三级品。厂内粉尘由99.6毫克/立方米降至4.66毫克/立方米,每年可回收290 吨矿粉。同时降低了粉尘和噪音,改善了操作环境。 1985年受进口化肥的冲击,化工总厂上万吨的磷肥滞销。1986年哈尔滨市财政补贴515 万元,将积压磷肥进行一次性处理,帮助工厂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同年,化肥市场需求回 升,省政府为了支援省内农业发展,又给工厂财政补贴,支持化工总厂恢复了磷肥生产。 1988年为使过磷酸钙产品更好地打入市场,国家又投资130万元对设备进行改造,由于 福云工程师等设计,购进1台化成机,解决了混化工段二次配酸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当 年创造经济效益21.8万元。1990年工厂开始筹建化肥造粒装置工程,当年生产磷肥23660吨。 显示原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