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橡胶制品业 第一章 轮胎工业 第二节 力车胎 1956年,公私合营北新橡胶厂试生产出自行车外胎,由于质量不过关,外观不美,没有 正式投产。1957年开始试制手推车外胎,先采取平板上压延和硫化,后改为半机械硫化。19 58年投入生产,当年生产手推车外胎152000条。1959年试制成功自行车外胎,采用半机械化 硫化机生产。1960年生产自行车外胎36000条,内胎36000条。 1961年,龙江橡胶厂分为两个工厂,即龙橡、北橡,力车胎划归龙橡生产。龙橡在新厂 址建成力车外胎生产车间和力车内胎生产车间,专门生产各种力车外胎、力车内胎和各种汽 车用的轮胎内胎、佃带。从原龙江橡胶厂(后改名为北橡)迁出力车胎生产设备36台,增加 新设备11台,1963年生产能力达年产80000条。1969年,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将手推车外胎 断面由71毫米改为66毫米,降低了橡胶消耗。当年生产手推车外胎274000条,内胎29500条; 自行车外胎152000条,内胎139000条。 1974年,市革命委员会投资210万元对力车胎主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表壳罐改为电动 罐,死牙圈改为活牙圈,八块瓦改为风胎硫化等,改变了笨重体力劳动,基本上实现了半机 械化生产。1979年又对产品结构进行改进,配方上增加了红色胶面胶及帘布胶,生产出的自 行车外胎花色美观,深受群众欢迎。同时,改进原材料配方,增加20%的合成胶,降低了成 本,节约了进口橡胶。同年,还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将手工剪子裁布改为拆布机、斜条机、 立式裁断机裁布,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全面使用电动硫化机和四柱双层硫化机,代替表壳 式硫化机,提高了产品质量。当年生产手推车外胎225910条、内胎356550条;自行车外胎54 3075条,内胎520900条。1980年8月试制成功硬边自行车外胎并投入生产,代替软边自行车 外胎,提高了社会效益。1982年将原手工涂胶改为用三辊压延机搽胶,提高了生产效率。19 83—1985年分别将手推车外胎和自行车外胎的骨架改为尼龙线骨架,代替过去棉帘线骨架, 每条外胎成本降低2.70元,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生产手推车外胎109212条,自 行车外胎682390条。1990年实际生产手推车外胎150947条,内胎12940条;自行车外胎22713 9条,内胎91052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