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二章 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 第三节 自行车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中东铁路局在埠头区修建的体育场(红星体育场)内修建了周 长250米、宽4.95米的坡形跑道自行车赛场,以俄国人为主的铁路员工经常进行自行车竞赛 活动。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所有权后,1927年,自行车场更名为东省特别区“第一公共体 育场”。该场侧重了田径、球类活动,自行车运动日趋萧条。哈尔滨解放后,赛车场由苏联 侨民会接管,一些苏侨及少数华人常有赛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苏联侨民会将赛车场移交哈尔滨市体育会。同年7月8 日,哈尔滨市举行首届自行车比赛,赛车(铁轮、木轮)、普通自行车分类进行250米、500 米、1公里个人赛和7.5公里团体赛。高崇新获250米和10公里2项木轮赛车第一名,王玉振 获10公里铁轮赛车第一名。1951年6月18—21日,市苏联侨民会青年联盟邀请荣获东北地区 自行车比赛冠军的大连自行车代表队一行10人,在薛义衡率领下抵哈,与哈尔滨市中、苏 (侨)自行车业余爱好者进行了友谊比赛。1953年7月,哈尔滨市第六届运动会设自行车比赛, 男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1500米、3000米和5000米。赛后,王洪贵、李聘三、 邬玉辉、谢福卿、柳桂兰、谢翠颜6人入选哈尔滨市队,参加在东北区的比赛。1956年9月, 举行哈尔滨市工人田径、自行车比赛大会。男子组张绍君、宋嘉昌、曹柏明分获3个项目第 一名,成绩为2分30秒2、8分52秒2和17分59秒4。女子3个项目第一名均为徐秀珍,成绩为3 分10秒2、6分28秒和11分20秒4。3项第二名为董伟。 1958年始,组织公路自行车比赛。在和平路上举行1500米测验赛,哈尔滨第一工具厂曲 洪普、沙秀兰(女)、齐文琴(女),铁路印刷厂肖英乃,龙江工具厂宋嘉昌成绩达到运动 健将标准。赛后,曲洪普、耿玉平、李东山等15人(男7人、女8人)参加哈尔滨市运动员集 训大队自行车队,集中训练。10月,黑龙江省建立自行车队(12名队员),12月,哈队与省 队同在南京训练时合并成省队,省队拥有32名队员。1959年5月,哈尔滨市第七届运动会设 公路自行车25公里和100公里比赛,以区、县为单位,有男、女运动员29人。南岗得20分, 道外和宾县各得18分,阿城得16分,肇东得6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以哈队员 为主力的省队夺得男子公路赛团体银牌、赛车场赛团体铜牌,女子赛车场赛团体银牌。男运 动员有5人7次获个人前六名,其中曲洪普获赛车场男子5公里追逐个人赛金牌(成绩为7分12 秒),孟相茹获赛车场赛女子1公里银牌。 1960年全国赛车场自行车比赛,曲洪普获1公里金牌、5公里铜牌,宋嘉昌获50公里银牌; 沙秀兰获女子1公里铜牌。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赛,曲洪普获赛车场1公里银牌, 与另3名队友合作获4公里团体赛银牌;徐凤贤获赛车场女子1公里金牌。 “文化大革命”期间,自行车比赛日趋衰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4年,全国赛 车场邀请赛,李伯言获男子1000米淘汰赛、4000米追逐团体赛银牌。全国青少年赛,于晓娣、 刘强分获青年组女子争先赛、少年男子1000米记时赛铜牌。全国锦标赛,李伯言获男子4000 米追逐团体赛银牌。金述达入选省队后,连续获得好成绩,1988年入选国家队,获全国冠军 赛1000米金牌,1989年获1000米个人追逐赛银牌,4000米追逐团体赛金牌。2次参加国际公 路2700公里历时17天超长距离大赛列第八名、第十七名;印度国际比赛获4公里团体赛银牌, 133.6公里大组公路个人赛冠军,成为全国仅有的3名自行车国际运动健将之一。1990年参 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自行车赛,获4000米追逐团体赛银牌。日本国际大赛,获男子70公里大组 个人赛银牌、131公里大组个人赛铜牌。 至1990年,哈尔滨市自行车队代表黑龙江省队参加35次全国比赛,共获奖牌109枚,占 全省250枚的43.6%。其中,获金牌8枚,占金牌总数的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