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解放初期,因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条件差,加之化工行业多为易燃易爆产品,以至 各企业时常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障安全,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1949年10月27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化学工业安全卫生暂行办法》,要求全市化学 工业企业遵照执行。这是哈尔滨市发布的第一个有关安全卫生的文件。 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企业贯彻不严,以至有些企业各种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1953 年,哈尔滨糖厂和双合盛制粉厂发生重大火灾等事故,引起了石油化工行业的震动。为了接 受教训,保证安全生产,适应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发展,1953年,哈尔滨市地方工业局组建了 安全技术科,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和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同时,还积极贯彻“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教育广大干部和职工遵守安全卫生暂行办法。并且在全市化学工业 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解决了部分企业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1956年5月,中央发布了《工业安全卫生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 防止厂矿企业中灰尘危害的决定》,全市化学工业企业积极贯彻这一规程,普遍地建立了安 全生产及有关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了305名安全技术检查人员,42名工 厂消防人员,基本上控制住了不安全因素,预防了一些生产事故的发生。1956—1960年共发 生事故114次,其中人身事故29次,火灾25次,死亡6人,重伤92人,轻伤151人。 1960—1966年,全市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普遍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面发 动职工群众,清查出不安全隐患1764件。除了112件重大不安全隐患限于物资条件不能解决 以外,其他不安全隐患都迅速得到解决和整改。特别是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 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促使哈尔滨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 加强,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和“危险品、毒品暂行管理办法” 等1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在这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石油化工生产恶劣的劳动条件,开展 10种有害作业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先后投资10万元和31.5万元用以改 善劳动条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 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局根据这 个通知精神,开展了安全生产竞赛,每年评选一次,评出先进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有 力地保障了安全生产。在这同时,每年都要举办四次安全大检查,通过大检查,解决企业存 在不安全的隐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面地加强,并且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82年根据化工部的要求,全行业普遍建立了“三书、一卡、一证、十 本台帐”制度。“三书”是隐患整改通知书、动火批准书、违章作业通知书;“一卡”是安 全教育卡;“一证”是职工安全操作证;“十本帐”是隐患整改台帐,压力容器观察台帐, 安全教育台帐、事故台帐、措施费使用台帐、安全奖惩台帐、职业病台帐、尘毒监测台帐、 劳动保护台帐、安全装置台帐。1983年在企业全面整顿中,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在评比生产工 作的同时,也要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同年,省石油化学工业主管部门开展第三个安全生产一 千天活动。继省开展这一活动以后,市石油化学工业主管部门又提出开展第四个安全生产一 千天活动,提出“死亡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多人中毒和多人伤亡事故为零;重伤 率降低,人员伤率降低,事故损失降低;改善作业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消除重大污染事故 的“四个为零,三个降低,二个改善,一个消除”的目标。有31个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实现了 第四个安全生产一千天无事故,其中有21个企业是连续四千天安全生产无事故企业。1985年 组织全行业职工参加化工部安全知识统考,参加职工24647人,占职工总数86.5%,其中局、 处级、厂级干部207人,科级以下干部5029人,工人19411人。通过培训和考试,提高了广大 干部和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安全第一的思想。1986—1990年通过各种安全检查,共查出 不安全隐患5926项,已经整改的5512项,整改率9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