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毛纺织业 第四章 毛毡与地毯 第二节 地 毯 1958年6月17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哈尔滨毛类制品厂的基础上建立哈尔滨地毯 厂,厂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乡里街25号,有职工70余人,主要生产地毯、壁毯。当年,为北 京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厅织造“和平颂”、“颐和园”和“雪花”3幅壁毯。 1960年4月,哈尔滨地毯厂迁入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农大街40号(即哈尔滨市化工试剂厂 院内),并新建680平方米厂房,职工增加到200人,隶属于哈尔滨市轻化工业局纺织公司。 1961年8月,为越南人民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专机加工了全部座仓地毯和壁毯。 1965年,哈尔滨地毯厂改为哈尔滨织布厂,停止地毯生产。 1973年,哈尔滨伟光毛毡厂接受哈尔滨市计委、哈尔滨市第二轻工业局下达的生产地毯 任务。工厂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利用原有厂房,安装了织毯机,试产手工地毯。3月30日 正式投产,采用纯羊毛编织,规格为90道和120道。 1975年,工厂开始进行技术改造,试制成功1台地毯平片机,并将300平方米毛毡干燥室 改为洗毯车间。1978年5月安装了洗毯机,完善了下部平片洗等后道工序。但由于平洗烤工 序设备不配套,影响地毯质量。 1980年,哈尔滨市伟光毛毡厂改为哈尔滨市地毯厂。5月,哈尔滨市第二轻工业局决定 投资76万元扩建其梳纺车间,10月25日破土动工,仅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400平方米的主体 厂房砌筑,并修建了变电所。1983年10月试生产,1984年末,工程全部竣工。1987—1989年, 因产品销路不畅,停产3年。 1990年,哈尔滨市地毯厂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 原值324万元,净值190万元,生产设备56台,职工409名,年产地毯232平方米。 1973—1990年,哈尔滨市共生产地毯6388平方米。工艺流程为: 成品毛纱→图案→洗染线→烘干→捣线→入库→织毯→平毯→洗毯→烘干→投沟→整修 →检查→包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