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医药工业 第三章 中成药和饮片加工 第五节 冲 剂 一、五加参冲剂 哈尔滨中药厂于1972年开始研制刺五加制剂,当年试制出复方酒剂“龙延补酒”及刺五 加扶正酒,后又研制出糖浆剂。 1973年下半年,经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哈尔滨市卫生局批准,开始正式生产五加参制剂, 主要生产扶正酒、脑灵液、复方刺五加酒和王浆脑灵液。 1974年,哈尔滨中药厂分为中药一厂和中药二厂,中药一厂开始进行刺五加冲剂的试制 工作,当年试制成功,经哈尔滨市卫生局批准,投入生产。 1976年,为适应出口需要,哈尔滨中药一厂作了剂型的选择,采用了块型,具有剂型新 颖、服用方便和甘甜可口等优点。为解决包装防潮问题,借鉴广西永福罗汉果冲剂的包装方 法,并将刺五加冲剂改为五加参冲剂。1978年,产品在秋季广交会上正式展销,受到外商的 好评,开始销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区。 1979年,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工厂对有关技术、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技 术开发和工艺改进,将用颗粒干燥箱干燥改用沸腾干燥,效率提高10倍;乙醇制粒改成蒸馏 水制粒,经检验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当年生产5.35万盒,实现产值14.54万元,并获得国 家银质奖,产品出口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1980年,工厂对精制膏工序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改进,在国家医药总局、黑龙江省、哈尔 滨市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76万元购置了相应的生产设备并自行研制了一些专用设备, 使精制膏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年处理膏量达到生产五加参冲剂100万盒能力的要求。1981年, 产量达到101.12万盒,实现产值303.38万元,优级品率为73%。后又改进了工艺,使年处 理膏量达到年产五加参冲剂300万盒以上的用量要求,实现了整个处理工序输液管道化。为 改变静止干燥工艺效率低的状况,自行研制成功了自动干燥机,提高工效9倍,减少了污染, 并将原来的单冲压块机改成双冲压块机,提高效率1倍,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1983年,产 量达193.56万盒,实现产值371.64万元,优级品率提高到88.85%。1984年,雪山牌五加 参冲剂荣获国家金质奖。1985年,工厂与日本JPS制药株式会社签订了为期5年的补偿贸易合 同,五加参冲剂开始主销日本,当年出口创汇45万美元。 1986年,雪山牌五加参冲剂荣获第10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运动饮料营养补剂奖 杯和证书。1988年,雪山牌五加参冲剂荣获全国百病克星大赛金奖和《健康报》举办的中成 药健康杯赛金杯奖。 1990年,产量为64.05万盒,实现产值122.96万元,优级品率为97.56%,出口创汇 额折合人民币30万元。 二、阑尾灵冲剂 阑尾灵冲剂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理想制剂。 1983年,哈尔滨中药一厂开始研制阑尾灵冲剂,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用药基 础上,用电子计算机筛选了国内25个省、市46所医院治疗阑尾炎有效处方82张,从中选定归 纳出一个基本实用各型阑尾炎病的最佳中药处方。10月,在福州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 会急腹症专业委员会上,经过讨论认定,该处方被列为卫生部1984年重点科研项目之一。19 84年7月,由黑龙江省医院外科与哈尔滨中药一厂达成协议,确定由黑龙江省医院等全国5大 医院临床观察,哈尔滨中药一厂负责研制生产(试产)。研制过程中,对处方中每味药的功 效和其有效成份进行了分析,采用科学的提取方法,经过试验和对照,成功的研制出既有利 于患者服用又保证原汤剂疗效,而且易于保存的中药剂型阑尾灵冲剂,主要成份有双花、蒲 公英、败酱和大黄等。 1985年1月23日,阑尾灵冲剂通过了黑龙江省卫生厅、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 定。3月25日,黑龙江省卫生厅以黑卫药准字〔1985〕060号文件批复准予生产。8月正式投 产,当年共生产2.02万盒,实现利税1.86万元,产品深受患者欢迎,供不应求。1990年, 产量为3.32万盒,实现产值9.96万元。 显示原文件 显示原文件 显示原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