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医药工业 第五章 主要生产厂家 第三节 哈尔滨制药三厂 哈尔滨制药三厂位于道里区霁虹街16号,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国内最大的水针剂和口 服液生产厂之一,隶属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制药三厂的前身是地方国营哈尔滨化学制药总厂三分厂。1962年1月,哈尔滨化 学制药总厂撤销,成立哈尔滨市医药工业公司,将三分厂改为地方国营哈尔滨制药三厂。19 64年11月,哈尔滨制药三厂改由化工部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领导。1970年1月1日,哈尔滨制药 企业又划归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局领导,同年7月又移交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局领导。 1962年建厂初期,工厂引进了针剂灌封机,并研制成功了20毫升安瓶印字机,改变了多 年来手工印字的落后局面。全年共生产水针剂4557万支,实现产值231万元,获利19万元。 至1970年,工厂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生产水针剂的专业工厂,拥有职工500余人,设有水针 剂、人参蜂王浆和机修动力3个生产车间,生产小型链霉素原料药、人参蜂王浆以及水针剂 等40余种产品。当年生产8249万支,实现产值397万元,比1965年提高了41.6%。 1977年,工厂试制成功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为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 献。 1982年,工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五项要求和省、市 规定,开展全面整顿工作,提高了工厂的管理水平。 1987年,按GMP标准建成了万米大楼,引进了具有国际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日本立 花式安瓶制剂一连机、直口瓶制剂一连机、贴票机和10毫升横式安瓶制造机等10台(套)。 1988年二季度正式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1466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同时,与哈尔滨市红光 乳品厂实现了横向联合,形成了年产人参蜂王浆口服液3000万支的生产能力。 1989—1990年,工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研制、移植314新产品 36项,增填了水针剂的生产设备,对人参蜂王浆口服液和水针剂的生产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不断协调产、供、销关系,使企业从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同时为振兴企业,开展全面质 量管理活动,制定了质量、资金、物资、设备、技术、劳动6项强化管理细则。期间,1989 年5月有偿兼并了哈尔滨市药用材料一厂。7月,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将哈尔滨制药七厂江北 分厂划归哈尔滨制药三厂。至此,工厂成为从产品生产到包装材料配套的一条龙生产有机体。 1990年,哈尔滨制药三厂厂区占地面积10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200平方米。设有5个 车间、29个处室、2个分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183万元,净值3488万元。职工1749人,其 中,专业技术人员200人。有主要设备568台(套),年生产能力2.3亿支,以生产水针剂、 口服液、片剂、胶囊和粉针五大剂型为主,共计105个品种,171种规格。其中人参蜂王浆、 12.5%20毫升维生素C针、50%20毫升葡萄糖针、0.5%20毫升氢化可的松针、8万单位/2 毫升硫酸庆大霉素和2毫升鹿茸精针6个产品先后被评为省和国家优质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 12496万元,销售收入10256万元,利润737万元,税金268万元。主导产品人参蜂王浆口服液 荣获国家同类产品第一块金牌及巴西国际蜂产品金奖,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20万 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