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电站设备制造业 第二章 电站锅炉 第一节 中压锅炉 50年代,哈锅炉厂按照苏联图纸和技术资料,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生产中压锅炉。该种 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3.82兆帕,温度450摄氏度。产品有35蒸吨/0.6万千瓦、 65蒸吨和75蒸吨/1.2万千瓦、120蒸吨和130蒸吨/2.5万千瓦、240蒸吨和280蒸吨/5万 千瓦、10蒸吨/0.15万千瓦锅炉,共8种容量近40个型号。其中35、75、120、240蒸吨锅炉 是主导产品。1957年,按苏联图纸制造出首台75蒸吨锅炉,安装在佳木斯电厂,锅炉质量受 到一机部和用户好评,认为比进口产品优良。 1958年夏,哈锅炉厂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决心搏采国内外技术之长,独立设计适合中 国国情的新型锅炉。他们组成“青年突击队”,提出“奋战90天,设计出新型75蒸吨锅炉, 实现年节约钢材1450吨”的口号,经“青年突击队”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按期完成了设计 任务。新型75蒸吨锅炉,采用自然循环、倒U型室内布置、光管水冷壁、尾部双级交叉设置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轻型炉墙、前墙布置3只扰动式煤粉燃烧器、全钢构架,对贫煤、烟 煤均可较好燃烧,为探索和解决国内煤质多样带来的燃烧通用化问题提供了经验,并成功地 设计出防震加固装置。与此同时,另一台120吨锅炉也由工程技术人员首次独立完成设计。 这两台新型锅炉的结构设计和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当时较好水平,受到驻厂苏联专家的好 评,随即投产。它标志着中国锅炉设计从仿制向自主设计的过渡。年末,“青年突击队”被 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突击队”代表洪邦俊应邀到北京 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 见。 60年代,哈锅炉厂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了中压锅炉的设计结构。在燃烧方 式上,针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重油等不同燃料,设计出多种燃烧器,进行多样化 燃烧布置。1965年设计的75蒸吨7型锅炉,采用旋流式燃烧器、微正压燃烧、鳍片管膜式壁、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节省了大量钢材,提高了热效率,方便了电厂安装,为以后设计更大容 量锅炉提供了宝贵经验。 至70年代中期,35、75、120、240蒸吨锅炉,各设计、生产了10、10、6、6个炉型。35 和75、120蒸吨锅炉出口越南、朝鲜、缅甸、阿尔巴尼亚。75蒸吨5型锅炉燃用含硫高达5.2 %的原油,产品试验人员李松生等,通过在厂内和上海南市电厂进行燃烧防腐试验,研究出 用添加白云石粉办法,解决了燃料对锅炉的严重腐蚀问题。240蒸吨锅炉均装备国内电厂, 生产了15台以后,被高压220蒸吨锅炉替代,不再生产。1975年以后,哈锅炉厂很少生产中 压锅炉。为了预备国内外可能出现的需要,1984年仍按国际通用标准,对其常规机组锅炉设 计进行了全面整顿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