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环境 专题专记 专题专记 靖宇商业街改造 靖宇街,始称正阳街。形成于1890年左右,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商业街和民族经济发祥地之一。 靖宇街东西走向,西起景阳街、东至二十道街,全长2240米,相交街路36条。沿街两侧建筑是中国传统式院落形态,多是欧式风格,存有二、三类保护建筑7栋,近代优秀建筑5栋,具有浓厚的传统风俗韵味和较高的历史文化品位。1995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重点保护街道。 早在1890年,这里已有人开设当铺、旅店和食摊。从岗家店(今八区附近)通往四家子(今十六道街)沿途出现一些建筑物,形成正阳街的雏形。1893年,傅连山、傅连海兄弟在正阳街与南十道街处建房落户,行医卖药,名声渐振,吸引许多外乡人来此居住经商,并形成以正阳街为中心的商业区域。洪盛永、东发合、老鼎丰、新世界、同记商场、竹林商场、亨得利等众多老字号商家相继开业,生意红火。1905年10月,清政府批准在道外设治管理,设立滨江关道,官府位于北十八道街。 正阳街不仅是一条人口密集、工商繁荣的商业老街,也是一条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街。靖宇街23号(现道外区崇俭派出所),是周恩来早期来哈住过的地方;设在滨江公园(现靖宇公园)路南的"东华学校"旧址,曾是周恩来的校友-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邓婕民先生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学校,是马列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重要基地之一;北十四道街街口东侧一座中国古式二层楼房,曾是1923年创办的进步报刊《哈尔滨晨光》旧址;南四道街62号,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哈尔滨青年会"旧址;在十六道街街口东楼下是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刊物《哈尔滨新报》旧址;还有左翼作家萧红居住过的"东兴顺旅馆"旧址;有位于南十四道街曾关押过陈潭秋、王鹤寿、孟坚等革命志士的道外监狱;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哈尔滨日报》旧址;有钟子云、李兆麟等人工作过的中共滨江工委所在地等。 1949年7月7日,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提议,将抗联英雄杨靖宇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正阳街改名为靖宇大街。后又将滨江公园更名为靖宇公园,将正阳小学校更名为靖宇小学。 哈尔滨解放后,靖宇大街发生巨大变化,商家林立、经济繁荣。但是,随着靖宇大街及其周边区域人口增加、车辆增加、商店增加,出现占道严重、人车混杂、秩序混乱的状况。靖宇大街的建设已与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这条百年老街的繁荣和发展。 1997年,道外区政府根据哈尔滨市政府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决定对靖宇街进行整体改造。制定《道外区靖宇街改造建设方案》,成立以区长张子德为总指挥的道外区靖宇街区改造建设指挥部。 靖宇街区改造工程界定为东起二十道街,西至景阳街,南起太古街道,北至开原街。总体改造建设由西而东,分两期三区段进行。一期工程由景阳街入口处至七道街,为第一区段。一期工程目标为建成仅允许公交车辆行驶的限制车种的步行商业街,同时对这一区段内辐射副街进行整体改造,形成道外区主商业中心区。二期工程由十道街至十四道街(第二区段)和由十六道街至二十道街(第三区段),形成以餐饮、娱乐、批发为主的道处区副商业中心区。 1997年6月25日,靖宇街区改造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改造建设范围为东起七道街,西至景阳街,南起太古街,北至开原街。完成对此范围内的建筑、房屋、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清理占道、整顿市场摊区,打通太古街等19项建设任务。同年8月16日,靖宇街区一期工程胜利竣工,并召开改造建设汇报会议。市委书记李清林、市长汪光涛等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为加强对靖宇商业街区的管理,9月17日,成立靖宇地区管理处。 1999年,靖宇街实施灯饰化工程、建设灯光一条街。为搞好此项工程,先后有9家广告公司和灯具厂参加建设项目竞标,最后确定以建设靖宇街灯光遂道为主体,以街两侧商家橱窗、牌匾灯饰为衬托,以楼体亮化为点缀的民间商业灯饰化工程方案。灯光遂道工程建设,引入资金150万元,工程全长750延长米,14座灯饰跨街桥、跨度10米、桥间距40米左右、上拱距地面8.5米,下拱距地面6.8米。桥体采用直径114毫米不锈钢上下双拱框架,安装水银反射灯,每桥镶40瓦飞利浦玻璃色胆160个和广告管灯3组,采用程控电脑编排闪光程序和光时继电器控制。同时,沿街104家商店实现门前有亮匾、橱窗有亮化的灯饰效果,12栋楼体实现亮化。在实现灯饰一条街的同时,街两侧新设高档玻璃钢欧式立体花盆,摆放7个品种五百余株各式鲜花。2000年,投资4万元设置景观式花盆105处,建设街路花池3个,在沿路灯杆和休闲区灯柱上设置120盆吊花,使靖宇街成为哈尔滨市首批实现主体绿化的街路之一。 为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道外区对靖宇街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在靖宇街一期改造工程竣工后,便立即着手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1998年5月,对靖宇街区街路、企业及违章占道等进行全面调查。经调查,靖宇街南部地区有街路16条、商家950户,违章占道900处,特别以南勋、太古及南头道街至南七道街一带商家门前占道经营尤为严重。为此,靖宇地区管理处汇同有关部门,组成5个工作组,对靖宇街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收到明显效果。2000年3月,成立靖宇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确立15项任务指标。先后拆除临街所有杆挂式灯箱、大型广告等400块,更新临街120户商家牌匾、新装背打光源凸字牌匾六十余块,使靖宇街率先成为哈尔滨市第一条无悬挂式灯箱广告的街路。清理临街商家橱窗张贴物三百余处,新装修商家橱窗八十余户,沿街104家商店实现立体通透式橱窗装饰。取缔违章占道经营、沿街烧烤,拆除占道商亭,取缔门洞修表、刻字、烟摊、水果摊等。 2001年,道外区对南起南勋街、北至靖宇南二、三道街、全长350米街路两侧39栋"中华巴罗克"建筑群,进行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恢复休整工程。这些建筑为"圈楼",设计手法是欧式巴罗克式的,庭院内部空间又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成中西合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双层四合院,一层为商服,二层为住宅。此次修复工程,坚持修旧如旧,保护百年历史珍品的独特风貌,再现历史风采;坚持合理更新,对庭院内部设施进行改造,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改造后的靖宇大街面貌一新,成为商家开展经营活动的黄金宝地,成为百姓购物、观光、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