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农业科学技术 第七章 气 象 第一节 气 候 一、气候变化探索 1980年,黑龙江省气象研究所(简称省气象所)刘育生等完成东北夏季气温的周期变化 及低温群发性的研究。应用滑动平均、谐波、功率谱等方法,对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大 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哈尔滨及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存在60—80年世纪周期和35—40周 期及3—5年短周期。根据夏季气温周期变化规律得出:只要出现世纪周期的低温半周期与35 —40年周期,就会发生低温冷害群。当世纪周期、35—40年周期、3—5年短周期的3种低温 半周期重合就会发生低温年。 1982年,黑龙江省气象局(以下简称省气象局)资料室郑家华运用气象资料对哈尔滨气 候基本特点与冷暖旱涝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夏季气候呈现冷暖多变,风大干旱的规律。 受南方干热气温影响,使气温骤然上升,风速增大,受北方冷气袭击,气温下降,天气冷暖 交替,气温呈三寒四温节节上升,降水量少、风大、发生干旱。5月份如受强冷空气垄击, 则出现春季低温或倒春寒。夏季气候呈现温热、降水集中、夏涝的规律,主要受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影响。秋季气候呈现低温、早寒、秋涝的规律,主要是受阿留申低压和蒙古冷高压的 影响,偏北气流增强。冬季气候呈现风小、干冷的特征,主要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处在 蒙古冷高压东部所致。 二、风能资源利用 1983年,省气象所朱祥康等完成黑龙江省风能资源的研究。哈尔滨是风能丰富区,风能 贮量春季占30—40%,夏季占10—20%,秋季占25%,冬季占10—30%。1984年,对太阳岛 风资源进行分析与开发利用的研究。为在阳明滩建立全省第一座风能综合试验中心基地提供 了科学依据。1989年,省气象所朱祥康等19人,完成全国19省、市、自治区风能资源调查研 究(包括黑龙江部分),被国家能源部采纳,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太阳能资源利用 1976年,省气象所朱祥康等研究了哈尔滨地区太阳能资源。哈尔滨的南向垂直面上的太 阳辐射能量,可与南京、广州相比。哈尔滨日照总时数2600小时,四季都有太阳能资源可供 利用。1977年,哈尔滨科学宫与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完成太阳能利用研究。设计出太阳能集 热器,每年5—10月获40度以上热水供淋浴。 1981年,哈尔滨市第四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张天庆研究成应用太阳能养护预应力构件,取 得较好养护效果,节省了燃料。1982年,黑龙江省人防工程设计研究所、哈尔滨车辆厂王志 山等完成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用于地下人防工程采暖。哈工大与黑龙江省能源研究所等 单位,推广太阳能集热器,全市20余个旅馆、浴池、理发馆应用太阳能集热器热水理发、洗 澡,获1982年哈尔滨市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984年,省气象所朱祥康等研究太阳岛风景区 太阳能资源状况,提出在太阳岛锦江区建立太阳能科普游乐中心的建议被采纳。1985年,黑 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张守智等研究成应用太阳能干燥木材技术。1986年,省气象所朱祥康 等研究农村住宅利用太阳能采暖节能。用于农村住宅、学校及办公建筑,节能效率可达40— 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