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台 联 1930年,哈尔滨便有台胞定居。哈尔滨解放后,又有台湾同胞从台湾或海外来此,或上 学、或参军、或任教、或从事科研,为哈尔滨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台胞因所谓的“政治历史”和“海外关系”等问题,受到错 误对待。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落实居住在祖国大陆台湾同胞政策的指示》,中共哈 尔滨市委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及中共黑龙江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进行落实台胞政策工作。 到1983年秋,哈尔滨市台胞中的冤假错案,全部得到平反。其它问题,也依照政策一一得到 解决。政策的落实,使哈尔滨市台胞倍感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焕发出为和平统一 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极大热忱。 1983年9月,哈尔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后,在积极联络国内外台湾同胞,帮助他们 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和大陆的情况,向政府反映国内外台湾同胞的愿望和建 议,密切台湾和海外的台湾同胞同祖国大陆同胞的联系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89年12月,哈尔滨市台胞台属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成立了哈尔滨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使 市台联的联络对象由台胞扩大到台属,有助于更广泛地团结全市台湾同胞和去台人员亲属, 扩大和加强联谊与交流,振兴哈尔滨市经济,推动“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和祖国和平 统一。 1990年末在哈尔滨市的台胞、台属中,先后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黑 龙江省人大代表3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4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5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12 人。尚有多人在国家和省、市各有关团体中担任社会职务。他们积极投身到国家政治生活中, 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参与协商监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居住、工作在哈尔滨市的台胞、台属,多系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他们中有许多博学多 识、技术拔尖的专门人才。台胞刘亦铭在基本粒子研究方面获得出色成果,被美国加州大学 免试授予物理学博士;台胞李宗士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炎病方面收到良好效果;台胞傅宪章成 功地为葛洲坝电厂设计“轴流式水轮机转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台属王艳芳攻克妇 科“痼疾”——外阴营养不良症,疗效高达100%,荣获黑龙江省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称号;台胞尤宽仁精通英、俄、日语,甘当配角,默默奉献。还有很多台胞、台属被评 为模范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他们自觉发挥自身的 特有优势,广交朋友,积极同海内外亲朋好友联谊联络,招商引资,为推进哈尔滨市经济、 社会不断进步,做了许多工作。市台联会在四方针政策指引下,团结广大台胞台属,努力工 作,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促进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祖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