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团体及专业性报纸 第一章 团体报纸 第六节 学习报 《学习报》创刊于1949年7月,是毛泽东青年团哈尔滨市委的机关报,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在哈尔滨创办的一张以青年为对象的报纸。 《学习报》创刊的历史背景是:1949年夏,解放战争已近尾声,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哈尔滨市已解放3年,毛泽东青年团已建团一年。动荡岁月即将结束,共产党执政已成定局, 和平建设已经开始。一大批青年涌入革命洪流,青年运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需要办一张团报,更好地团结教育青年一代,有力地指导、推动全市青年运动的 开展,经中共哈尔滨市委批准,将由团市委编辑、从1948年5月16日开始在《哈尔滨日报》 第四版创办的《学习》专刊停办,正式改出《学习报》。 该报为4开4版,开始是10日刊,后改为周刊。期发5000份,最高时达万份。主要是团小 组和团员、青年个人订阅。 该报第一版为要闻版。刊登重要的政治时事和有关青年运动的重要新闻、通讯、社论、 评论;第二版为团的生活版。刊登青运动态和基层团组织工作经验、团的基本知识;第三版 为知识修养版。刊登文化科学知识、青年修养文章。设有“青年论坛”、“青年信箱”、 “青年服务”、“问题讨论”等栏目;第四版为文艺副刊版。先为《青年园地》,后改为《青 年文艺》。该报的编辑人员很少,主编为裴世民兼编一版。二版编辑张力实。三版编辑江南。 四版编辑王长海。发行员王瑛,后为金书林,另有两名临时工负责送报。1950年4月,团市 委与市文协商定在该报第四版合编《青年文艺》,市文协刘春任编辑。1950年9月以后由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黎勤兼任主编。 《学习报》在办报上既坚持了党性,紧密地配合了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又注意了 群众性,突出了青年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报针对当时青年思想实际,特别注意向青年进行革命思想的 启蒙教育,尤其注意向青年进行热爱党、跟共产党走的教育。报纸大量刊载了党的历史、介 绍党的领袖和革命先烈的斗争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的斗争,该报向全市广 大青年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形势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当时青年思想实际,通过问答形式, 解决疑难问题。如:“美帝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对美帝侵略行为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原子弹到底有多大威力?”“原子弹能解决战争胜负吗?”等,对消除部分青年头脑中 存在的恐美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支持抗美援朝斗争,哈尔滨工业战线当时开展了创造生产 新记录运动,《学习报》以宣传典型人物加以配合。该报突出宣传报道了全市创记录的带头 人——哈尔滨毛织厂青年工人、特等模范团员窦玉斌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市青年、 团员掀起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 《学习报》把指导团的工作,加强团组织的建设作为经常重要宣传报道内容。1951年7 月1日在头版头题转载团中央书记冯文彬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团的鼓舞者、组 织者和领导者》。在日常团的工作指导上很注意典型指导。例如,在基层团组织工作方面介 绍了《哈粮制米厂团支部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被服二厂青年团怎样领导团员参加生 产竞赛?》等等。在二版经常介绍参加团的条件、入团手续、团员的权利义务等团的基本知 识,很受读者欢迎。 该报很注意帮助广大青年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解 决问题。先后讨论过“唐颖问题(一个小学教师团员不安心工作,违反组织纪律问题)”、 “韩尚悌为什么被撤职?(哈百货公司团总支书记工作失职被撤职)”、“高宝山问题(一 个团员在镇反中失掉立场为一个反革命说情、打保票)”。这种实例教育收到很好效果,成 为活跃团的生活的一种好方法,受到团中央的肯定和表扬。 《学习报》积极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帮助青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报纸根据青年的要求, 发表了大量指导学习、指导写作以及各方面的知识。当年《学习报》的通讯员、作者,后来 不少人成为《哈尔滨日报》和其他报刊的编辑、记者,如:陈桂琛、刘仁秀、王同经、陈固 根、王清胜、谈进善、高秀然等。黑龙江省作家鲁秀珍、韩统良等就是当年《学习报》的作 者。 《学习报》的创办,从始至终得到了市委的关心、支持和领导。《学习报》的前身在 《哈尔滨日报》上刊登的《学习》专刊是在当时市委宣传部长蒋南翔同志倡导下创办的。 《学习报》创刊后,市委宣传部长郑依平经常过问报纸工作,并亲自审阅每期报纸大样,还为 该报写重要文章。当时的市委书记李常青、市长饶斌于1951年元旦分别在报纸上题词,鼓励 青年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当时团市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办报是极为重视的。团市委 书记陈模、副书记吴限、宣传部长闻功、常委郭永泽、青工部长白昌凯、后任的宣传部长王 闻新等不仅关心报纸工作,还都亲自为报纸写过文章,使该报成为团市委指导青年运动、搞 好青年工作的得力工具。 1951年8月,《学习报》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