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储运包装 第三章 包 装 第二节 包装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出口商品多为大宗原料性初加工品,其外包装笨重、简 陋。60年代起,外贸部门开始注意改进包装工作,搜集整理国外有关资料,研究改进措施。 对不便运输装卸的体积大、份量重的包装,改为小包装;对体积大、重量轻的压缩体积,节 省运费。1963年,对轴承、防烟电动机、扇风机、电表覆节板等5种商品包装进行改造,缩 小包装体积;对铅笔、地板块出口包装,以纸箱代替木箱,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节约木材, 降低运费。 70年代起,随着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包装破损现象时有发生,市外贸部门配合省专业 进出口公司以大宗出口商品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出口商品包装改进工作。1975年,对 陈旧包装和不适应现代化运输的包装进行改造。组织生产厂家和技术人员去青岛市学习出口 商品包装封箱法,在出口罐头、奶粉包装中推广使用。随着吸塑包装、收缩包装、贴体包装、 真空包装在国际超级市场的兴起,注重内包装的装饰美化效果。1978年,对脚气水、汽车喇 叭、参补灵、糖果、猪鬃等出口商品的包装进行了改进。1983年改进DN—28—3单相电表的 内外包装和火石、千分尺等的出口包装,以纸、塑代木。1987年改进了出口猪鬃、马尾、细 尾毛的外包装。1990年,改进出口土豆的包装,当年降低包装成本12万元。 为适应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的要求,注重了商品包装的装潢研究与设计。80年 代,哈产出口商品人参蜂王浆、五加参精、五加白补液、伏特加酒、麦秸制品、彩色铅笔等 的包装,不仅在国内一些包装装潢评比会上获奖,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扩大了销路, 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