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哈尔滨师范大学 【科研成果】 利用a-甲基苯乙烯合成佳乐麝香 由化学系副教授蔡清海主持完成。该项目1997年4月被列为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7年12月19日通过哈尔滨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该成果属国内首创。a-甲基苯乙烯是生产苯酚、丙酮的副产物,课题组利用它合成佳乐麝香,创立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佳乐麝香在日用和药用中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西游记考论》 由中文系张锦池教授用10年时间写成。上编三章,考论《取经诗话》的成书年代,"说话"家数、故事源流;中编四章,考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演化,以及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血统问题;下编五章,研讨《西游记》的文化特征、创作本旨、艺术构思、版本源流以及作者问题。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考证和义理兼长,属于“论从史出”写法。该书于1997年2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筛选哈尔滨市抗寒月季研究 由生物系刘鸣远教授、王臣副教授等人承担,是省教委课题,1994年立项。课题组从国内大量月季品种中,通过不同栽培实验研究,筛选出能耐哈尔滨地区-30℃低温的抗寒月季品种"哈锦一号"丰花月季,生长良好,花期自6月到早霜,花色纯正鲜艳,残花自然脱落,抗病性、抗寒性强。1997年7月通过省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该成果为哈尔滨地区城市绿化提供优良木本花卉,对北方城市彩化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课题组从第四纪冰川覆盖地区引种具有抗寒基因植物新探索的论证,对引种驯化生产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番茄抗病毒病工程植物及转基因研究 由生物系教授黄永芬、研究员汪清胤主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7年8月通过省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该项研究取得4项成果:用TMVcp--CMVcp双抗基因转化番茄,获得植株;研究ct-DNA与番茄抗病性的关系,获与抗病性{有关的Bam6差异片段克隆;克隆出mdh-Kan'融合基因,使mdh基因失活,探讨mdh基因及其失活后对大豆固氮作用及番茄病害的影响;把美洲拟鲽alp基因导入番茄,获得抗寒、高产、优质的番茄新品系。4项成果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在理论上有突破,特别是把动物基因导入植物中并获得表达,对于探讨生命现象原理及物种之间新的生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冻基因alp转移到番茄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小偃麦的创造及其形成途径研究 由生物系韩方普教授主持完成,1997年10月通过省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育成硬粒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硬粒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即六倍体小偃麦)。所育成的六倍体小偃麦表现出高抗三锈、根腐、大麦黄矮病,有的类型对白粉病免疫,有的类型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所有类型较容易与普通小麦杂交。课题组从形态标记、种子储藏蛋白、细胞学、分子标记分析杂种F1至新类型形成过程及新类型的染色体组构成。在长穗偃麦草的E组染色体上发现特殊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中间偃麦草的 X染色体组上发现G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基因和特异醇溶蛋白谱带,对中间偃麦草和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构成提出新观点。该项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胡魁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