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专业计划 第三章 商业计划 第四节 “三五”、“四五”计划 一、“三五”计划 “三五”计划时期,没有制定商业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只编制三个年度,内容也深浅不 一。1966年计划指标比较完整,是在前五年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争取继续发展的 计划,执行情况较好。1967年和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下,没有制定计划。虽然 商业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但是市场不稳定。1969和1970年恢复了年度计划,提出了一些原 则的指导性要求,只有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项指标。 “三五”计划期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除1966年完成较好外,其他各年波动较大。 1966年计划6.52亿元,实际完成6.85亿元,超过计划5.1%,比1965年增长7.9%;1967 年实现7.1亿元,比1966年增加3.6%;1968年减少到6.69亿元,比1967年下降5.8%; 1969年计划6.9亿元,实际完成7亿元,超过计划1.4%,比1968年增长4.7%;1970年计划 6.8亿元,实际完成6.72亿元,差1.1%没有完成计划,比1969年又下降4%。 “三五”计划时期,由于全市工农业生产出现起伏,对商业市场的波动有重要影响。 1967年和1968年的主要商品销量波动较大,水产品、棉布、毛线、布鞋、手表、缝纫机、自 行车等商品连续两年销量下降。1969年和1970年的总购进与总销售开始回升,1970年分别比 1965年增长29%和13.7%,主要商品销售下降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二、“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期间,商业计划各年度的内容不同。1971—1973年制定了商品流转计划和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制定商业计划,1975年 恢复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四五”计划期间,商业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强调贯彻 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要求面向生产,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努力扩大购销业务,搞好农副土特产品和工业产品的收购,活跃市场,搞好粮食的整销、压 缩一切不合理的粮食销量。还提出了发展商办工业,增加商业服务网点,新建一些急需的商 品仓库等任务。“四五”计划期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计划的四个年份都完成了计划,1971 年超过4.4%,1972年超过9.8%,1973年超过10.7%,1975年完成9.1亿元,超过计划 5.7%,比1970年增长35.3%。“四五”计划期间除1974年有些商品出现供应紧张外,如铁 锅、饭碗、大缸、暖水瓶、灯泡、酱油等商品脱销,而总购进、总销售还是继续增加的。 1975年购进总值比1970年增长32.8%,平均每年增长5.8%,1975年销售总值比1970年增长 34.1%,平均每年增长6%。1975年的主要商品零售量同1970年相比,粮食增长24.4%、猪 肉增长88%、水产品增长30%、蔬菜增长6.6%、食糖增长21%、手表增长66%、自行车增 长7.5%、收音机增长2.1倍。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国家采取冻结物价措施,市场零售物价指数相对基本稳定。 1975年比1965年仅上升4.6%,平均每年增长不到0.5%,涨幅很小。但是这个时期市场上 许多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不得不再采取凭票、限量的办法,控制消费,影响了居民对生活 必需品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