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仪器仪表 第八章 主要生产厂家 第四节 哈尔滨照相机厂 哈尔滨照相机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农头道街123号,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机械电 子工业部定点照相机专业生产厂之一,隶属于哈尔滨市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 1956年,由个体业者经营的精华打字机修理部、光学仪器修理部和铸字厂合并成立哈尔 滨市打字机生产合作社。1957年,哈尔滨市打字机生产合作社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哈尔滨市 打字机生产合作社和哈尔滨市星球光学仪器厂。1959年,哈尔滨市星球光学仪器厂参照民主 德国潘太斯135照相机,用手工加工的办法制造一台哈Ⅰ型120照相机。7月29日成立地方国 营哈尔滨照相机厂。 1960年,工厂在全厂职工的努力下,当年研制,当年投产。生产的第一代哈尔滨牌120 型照相机,填补了省内空白。1961年10月,为发展照相机生产,哈尔滨市轻工业局决定将哈 尔滨市纺织研究所所址划归哈尔滨照相机厂。 1962-1964年,由于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工厂下放职工,照相机,罗盘仪产品全部下 马。 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照相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工厂成立照相机试制小组, 参照日本的"理光"和上海的"海鸥四A",试制出哈尔滨Ⅱ型照相机,在此期间,工厂又参照 民主德国埃克札牌照相机,研制出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厂改名为哈尔滨龙江光学仪器厂,照相机又一次下马。 1972年3月,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外贸部等单位在广州召开照相机生产专业会议,决 定大上照相机。11月7日哈尔滨龙江光学仪器厂又恢复为哈尔滨照相机厂,并根据广州全国 照相机专业会议精神,决定参照日本富士卡135型照相机,研制天鹅牌普及型135照相机。8 月,哈尔滨仪器仪表二厂并入哈尔滨照相机厂,工厂搬迁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农头道街123 号。1973年,在北京照相机规划会议上,哈尔滨照相机厂被国家机械委员会定为全国生产照 相机定点厂。1978年后,由于亏损天鹅牌35PA型照相机被迫停产。 1982-1984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厂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广开门路、以副 养主"的经营战略,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群策群力先后研制开发了居民证缩微仪、药液 澄明度检查仪、电弧投影仪、胶片干燥箱、放大机镜头等20几种新产品。这些产品的相继投 产、改变了工厂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 1985年,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市的照相机工业,使哈尔滨成为国家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 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于1985年8月11日下达文件,决定将哈尔滨照相机厂与哈尔滨电表仪器 厂的相机分厂合并,统称哈尔滨照相机厂,隶属于哈尔滨电表仪器厂领导,但未能形成两厂 的实体联合。 1986年,工厂承接第一机械工业部转引"西玛"照相机国产化任务,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并把照相机产品列为哈尔滨市重点发展的30种拳头产品之一。1989年12月12日西玛牌相机正 式通过部级鉴定,并批准批量生产。 至1990年末,工厂占地面积3.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7 1万元,净值767万元。主要设备348台(套),初步形成年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万架的生产 能力。职工人数719人。全年共生产西玛DZ2-1型、DC-1型照相机3880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 值468万元,销售收入447万元,销售税金37万元,亏损5万元。建厂以来,工厂累计实现工业 总产值5579万元,利润573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