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服装业 第二章 羽绒服装和裘皮服装 第一节 羽绒服装 1979年,轻工部服装总公司在桂林召开专门会议,号召羽绒资源充足地区搞好羽绒服生 产,为国家出口创汇。哈尔滨市服装纺织工业公司决定由哈尔滨市毛纺制品厂生产羽绒产品。 工厂贷款34万元,用于制造设备和建设厂房。在北京羽绒制品厂的帮助下,自制一套从投料 到水洗,从消毒到烘干的羽绒加工设备,经全国羽绒设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自制设备的标 准水平。与此同时,1100平方米厂房也竣工交付使用。期间,工厂先后派出80多名技术骨干 到桂林、北京、江苏、山东、湖北等地学习羽绒制品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投资2万元对全 厂200名青工进行了服装设计、裁剪制作、羽绒加工等项技术培训。1981年3月投入生产,当 年生产羽绒服装2.5万件,在市场上赢得了信誉。特别是受到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员的欢迎, 称为“体委服”。1982年,哈尔滨市华兴服装厂在服装纺织工业公司研究所帮助下,研制开 发了羽绒服装新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商业部门纷纷到厂购货。当年,哈尔滨市向日本 出口羽绒服3.4万件。同年,哈尔滨市服装纺织工业公司将市华兴服装厂更名为哈尔滨市羽 绒服装厂,哈尔滨市毛纺制品厂更名为哈尔滨市羽绒制品厂。 1985年,各式棉派克服和新款式棉夹克衫的问市,羽绒服内销下跌。为进一步提高羽绒 服装产品质量,打开销路,哈尔滨市羽绒制品厂扩大羽绒服生产项目,向地方银行贷款300 万元,引进西德先进羽绒加工设备1套,当年投产,解决了羽绒生产的配套设施问题。新引 进的设备电气化程度高、加工量大,大毛还可深加工。1987年,哈尔滨市羽绒制品厂生产的 丫丫牌羽绒服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当年实现产值1120万元,利润102.3万元,人均利 税2978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83元/人。哈尔滨市羽绒服装厂的夕夕牌羽绒服被评为黑 龙江省优质产品。1988年,产品开始对苏联大批量出口,当年出口2.3万件,实现出口交货 值144万元。同年,哈尔滨市羽绒制品厂生产羽绒服5.7万件,实现产值1200万元,全员劳 动生产率达26549元/人,销售收入866.5万元,利润104.3万元。1990年,哈尔滨市羽绒 制品厂生产的丫丫牌羽绒服采用了纹徜革做面料,在全国属首例,改变了以往羽绒服雍肿的 外观。此外,还开发了一胆两面女大衣、活面男羽绒夹克、羽绒大衣以及凡立丁、腊染、闪 光绒、牛仔布、纹缎面料等活面羽绒大衣、半大衣、上衣、连裤衣等。 1990年,哈尔滨市有生产羽绒服装的集体所有制企业2个,有职工728人,各种设备732 台。全年共生产羽绒服装6.7万件,实现产值1110万元,亏损25.2万元。出口羽绒服装5.3 万件,实现出口交货值627.5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