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纺织工业管理 哈尔滨解放前,各纺织厂家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人员少、设备简陋、操作简单,大 都凭经验进行管理。 哈尔滨解放后,全市纺织企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分别隶属东北纺织管理局、东北财 政局、东北军区后方勤务部等十多个部门。企业隶属关系复杂,领导体制不同,管理方式也 各自不同。为支援解放战争,各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各厂生产计划、加工定货、原料供应、产 品收购的管理工作。至1949年,东北纺织管理局所属国营纺织企业实行计划管理,主要制订 与考核工业总产值、产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 1953年,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实行一长制和生产区域管理制之后,全市大中型纺织企业普 遍推行一长制的管理体制。1957年以后又改为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延续到“文化大 革命”前夕。此期间,各企业均按国家计划实施生产,实行计划、财务、技术、劳资、基建、 经营、安技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管理制度被废除,管理工作紊乱,劳动纪律松 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产。 1978年,为了更好地发展纺织工业,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哈尔滨市纺织工业局,主 管全市国营纺织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实行8项技术经济指标考核办法,组织管理上,对国 营纺织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管理。哈尔滨市纺织工业局集体办对下属 20个集体小厂进行指导、协调、兼接管理。 1983年,哈尔滨市纺织行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精神,开 始进行企业整顿和改革工作。1984年,企业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了企业内部分配、人 事、劳动用工制度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实行了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1985年末,哈尔 滨市纺织业系统列入整顿企业有24个。经过3年整顿,全部验收合格。哈尔滨纺纱厂、哈尔 滨亚麻纺织厂等6个企业被评为黑龙江省“六好企业”。 1987年,加强了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哈尔滨市纺织管理局及所属企业开始逐步建立经贸 机构,配备经贸人员。1988年,全市纺织工业的25个国营企业中,有21个企业的产品打入国 际市场,其中有7个企业出口超千万元,有8个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超工业总产值的50%。1989 年,对苏联的边贸取得突破,完成出口交货值2910万元。 1990年,哈尔滨市纺织工业重点加强了质量管理,开展了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取得了较 好的成绩。在全市纺织工业系统26大类产品中,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的2项、被评为 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的14项、被评为哈尔滨市优质产品的17项、被评为哈尔滨市名牌产品的10 项。除粘胶纤维和纱下达指令性计划,其余24种产品均下达指导性计划,由企业以销定产。 经纺织工业部、黑龙江省纺织工业厅、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等部门审查评定哈尔滨市纺织管 理局所属企业管理方法,共有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营核算、全员 设备管理、量本利分析、微型电子计算机等49项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获得奖励。其中纺织工 业部2项,黑龙江省10项,哈尔滨市37项。 |
||